疫情期间在家带娃,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她互动、交流。平时工作忙,突然发现孩子都5岁多了,身为家长有种疏于教育的愧疚。想借机补偿吧,但又发现平时虽然懂得不少,会讲很多大道理,这时竟有经验不足、手忙脚乱的感觉。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呢?
回顾自己成长道路,父母虽然学识浅,但和自己在一起时会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很简短但记得牢,影响了自己几十年。每次遇到困难时,往往就是这些道理让你正确化解人生难题。确实啊,教育的成果就是当孩子把学过知识忘光后,留在他们体内的思想、素质、能力。以前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和课堂,如今更多发生在学校之外,尤其是在家庭。
身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的滋养。在当今时代,孩子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承并发展老祖宗的道理和智慧,会让他们在未来快速变化的时代从容不迫。可以讲给孩子听的道理有无数,哪些才是最为基本、最为朴素易懂、最贴近这个时代的就需要选择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以前讲培养人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在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的是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就有了本文的想法,分别选品德、读书、体育、艺术、劳动作为5个道理作为典型,这样浅显好记。所以写下此文,通过持续更新的形式,把将来一段时间内要教给孩子,在她的心里埋下种子的五个道理整理出来。
1.关于劳动
劳动光荣是最为朴实的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幸福,但参与劳动的机会并不多,孩子劳动教育并不充分。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陈巍教授发表了讲话,主题是“劳动教育是培养对劳动人民感情的教育”,用情至深,朴素无华。家长给孩子讲劳动光荣,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因为“让劳动教育的印记,往往如年轮一般,沉淀在一个人从小到大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着我们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培养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劳动教育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分类器和转换器”。
劳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劳动同样值得尊重。教育孩子既要懂得“粒粒皆辛苦”还要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会感恩是目前孩子比较缺乏的,先从劳动开始教育吧。
2.关于读书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对孩子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投资。虽然孩子还小并不认识字,但不能阻止她读书的愿望和权利。
平时家长读书习惯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我自身就比较喜欢看书写字,孩子耳濡目染一直在模仿,渴望识字。刚好前几天是世界图书日,孩子她妈买了不少书,我们有时间和她一直读,没时间就打开手机APP,孩子听着播放的声音跟着看书。
看到一篇推文《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四个关键要做好》特别感动,讲的是一位妈妈分享如何陪伴孩子读书的经历,里面有一段话引用了史斯克兰·吉利兰的话说得很好:“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3.关于品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人才”人正才能成才。讲品德是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国人对品德的论述比较多。选几个孩子能听懂能学会的,比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以讲“诚实”;“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以讲“正直”;“明人不做暗事”可以讲“光明磊落”;“百善孝为先”讲“孝顺”;“讲文明懂礼貌是好孩子”讲“礼仪”。
4.关于体育
体育是让孩子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运动场基本都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标语,但遗憾的是,这个道理知道得稍微有点晚了。
新时期孩子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家长给孩子讲体育锻炼的好处,注意培养孩子的体育技能、体育习惯、体育精神,健康成长。
5.关于艺术
艺术是对孩子全面发展最好的教育。古人称“琴棋书画”为“四艺”,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对于孩子来讲,常见的艺术教育指音乐、画画、舞蹈等。限于门槛、难度等因素,大部分家长很难直接对孩子开展艺术教育,但要把握两点:
(1)孩子艺术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技巧训练,而在于通过艺术手段,释放和发展他们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
(2)孩子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孩子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
费孝通老先生曾讲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虽然讲的是文化,但也可以用在艺术上面。
(本文第一次完稿:2020-04-25晚)
文章如果有帮助请在下方点个赞,作者更有动力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