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羽木舒育儿婚姻育儿育儿宝典
“吼式”管教的父母,养不出平和的孩子

“吼式”管教的父母,养不出平和的孩子

作者: 羽木舒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20:38 被阅读15次
    图片:摄图网

    最近,一段小女孩训家长的视频火了。

    因为挨了批评,女孩觉得挺委屈,可她没哭没闹,反倒“语重心长”地教育起大人,该怎样和小孩子沟通。

    她先是做类比:你看人家动画片里面的父母,不骂不打,后来孩子不也好好的改正了吗?

    然后表达内心:有哪个小孩想听你们在那里嗷嗷嗷地喊。

    最后还“将”了大人一军:以后骂人,能不能文化水平高一点地骂。

    不少网友也忍不住跟着吐槽:

    “我父母就是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骂我,我恨他们。”

    “父母一天不吼,那就是狗等骨头,急得很。”

    “我的心声,压抑已久的心声”。

    ……

    不知有多少孩子,每天都要接收最亲近人发出的负能量,慢慢积攒成了自己内心的阴影,负重前行。

    不用忍受父母的暴脾气,成了他们生活中奢侈的愿望。

    父母一句伤人的言语,一次忍不住的动粗,都可能给了孩子一道隐形的伤口;父母平和宽容,能把控好情绪的出口,孩子才会在爱的激励下成为更好的自己。

    - 1 -

    对弱小者发泄,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心理学家说:“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会沿着强弱关系传递。”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最小的,最没有反抗能力的,因此也最容易成为受到负面情绪影响的人。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某天,一个经理因为上班快要迟到,在路上加速行驶,结果被交警拦下并开了罚单。

    情绪糟糕的经理回到公司,看到桌子上还没有处理的文件,把秘书叫过来,对他劈头盖脸的一顿狠批。

    被批得莫名其妙的秘书,心中怒火无处发泄,走到前台小姐面前,把前台一顿训斥,理由是:没有及时提醒他处理文件。

    心中郁闷的前台,叫来了地位最低的清洁工,随便找了个由头,把清洁工批评了一顿。

    清洁工没处发泄,回到家,看到孩子把衣服、书包、袜子扔了一地,借题发挥,对着孩子就是破口大骂。

    孩子愤愤地回到房间,看见还在睡觉的小猫,上去就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因为对工作和生活的无法掌控,而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转向身边最亲的,最弱小的孩子,以实现自己的控制欲,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何炅说过:“没有生气不代表没有负面情绪,能够不将负面情绪带给他人,才是最高得修养。

    - 2 -

    “吼”式管教只会养出“奴隶式”孩子

    父母的情绪会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孩子。

    如果父母靠自己的家长权威来控制孩子,逼孩子就范,短期内,可能会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在孩子心中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

    邻居贝贝刚进幼儿园时,安静乖巧的性格很讨小朋友和老师的喜欢。

    但是有好几次放学接孩子,我却看到她和妈妈一直僵持在幼儿园门口,妈妈在强迫孩子叫人。

    看门的大爷尴尬地笑笑:“贝贝还小,别为难孩子,赶紧让孩子回家吃饭吧。”

    但是妈妈还是不依不饶,“贝贝,你不和爷爷打招呼,以后没有人喜欢你了,妈妈也不爱你了。”

    有时妈妈还会气急败坏,“胆小鬼”、“没用的家伙”,这样的词语也经常脱口而出。

    贝贝不打招呼从来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贝贝更加沉默了,也不爱笑了。

    直到有一天,我听说贝贝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一整天都没敢开口说,我特别震惊。

    贝贝妈来接贝贝后更是火冒三丈,劈头盖脸的就数落起来:“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都多大了还拉在裤子里!我不是跟你说过有事就要告诉老师吗,开口说话有这么难吗……”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吼叫式的管教,只会养出“奴隶式”的孩子。

    教育需要言传,也需要身教,一个出口成“脏“,情绪暴躁的家长,不仅教育不出彬彬有礼的孩子,更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3 -

    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阳光的孩子

    有人说:中国的家庭=焦虑的爸爸+咆哮的妈妈+失控的孩子。

    看了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我对“焦虑的爸爸”一词深有体会。

    当记者采访到焦俊艳和父亲的关系时,父女俩都是一脸的“逃避”,永远无法达成共识。

    节目一开始,焦爸爸就在控诉女儿:“出去穿得和淤泥一样,不描眉,不化妆”。

    焦俊艳说自己平时很少和爸爸交流,因为“我跟你说完了,你也替我解决不了问题,然后还要问很多很多的问题。我把痛苦说给你了,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孩子想找到的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而不是父母絮絮叨叨地批判,让孩子痛上加痛。

    同样是父亲,傅园慧的父亲则是一个情绪平和的父亲,而傅园慧的性格也深受父亲的影响,阳光开朗。

    有一次,傅园慧接受记者采访,因为说辞一直不是特别恰当,导致了一次次的重新录制。

    傅爸爸着急,上前去纠正女儿。这时已经录制不耐烦的傅园慧对着爸爸发脾气:“你来录,你来录,你来录啊。”

    傅爸爸默默地离开高能区,可一会儿又笑意盈盈地来到闺女面前,而闺女也是“没心没肺“的和父亲说笑起来。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家长的情绪就是控制温度的那把火。

    家长平和从容,“理”和“礼”才能传播下去。

    - 4 -

    父母的“好情绪”,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史坦纳曾经说过,“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作为一名妈妈,我能理解父母带孩子的各种不容易,不仅要承受工作上的压力,还要接纳来自熊孩子的各种“祸祸”。

    面对孩子的各种闹心的状况时,父母不能一味的批评,责骂。而是要学会俯下身子,用宽容的心态,平和的情绪去理解和包容孩子。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从没有因为阿甘智力低下而抱怨过,她一直用阿甘能听得懂的方式告诉阿甘一些道理,并一直鼓励阿甘:“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要凭借上帝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就连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她也是心态平和告诉阿甘,让阿甘明白什么是死亡,“因为我的时候到了。你不用害怕,宝贝,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

    妈妈的好性情,深深的影响了阿甘,也让阿甘在以后的人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而妈妈所做的这一切,原因只有一个——“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

    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平和不但是迷人的性格,还有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

    因此父母在情绪平和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关爱孩子,才能正确处理好孩子的错误,赢得孩子的尊重。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吼式”管教的父母,养不出平和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yo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