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子散文✨满天星读书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敬可爱的巨匠(10)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敬可爱的巨匠(10)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3-31 14:54 被阅读0次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比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看来,每种文体本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从兴盛、发展到衰弱都是时代的反映。

    但,假如一种文体仅仅成了应酬的工具,作品内容不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和歌吟,那么这种文体势必就到了山穷水尽走下坡路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自晚唐开始,到五代、宋朝,好诗越来越少,词却发展到了鼎盛的原因。

    在我认为,唐诗是不可逾越的顶峰  ,原因就在于:唐人之作,往往览之有色,叩之有声,而闻之似有香也。而宋元以后,为了避免拾人牙慧、死于唐人语下,众多文人无不殚精竭虑、穷尽技巧,结果是:因情穷而无所不写,因景穷而无所不收。想象下,无所不写无所不收会是怎样的后果?那,必定是杂乱无章的花团锦簇和意象堆积,独独缺少诗歌本身最重要的神韵和意境了。

    事实上,宋朝历史上诗人并不少,且才高趣深,但能真正拿出来与唐人相比的为数并不多,也仅仅只有苏轼、陆游、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等寥寥几人。而且,宋诗大多生硬枯燥,偏面追求理趣,缺少生动鲜明的意象,因而也就失去了精彩活泼的生命力。

    苏轼不同。

    他一生宦海沉浮,羁旅天下,有着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就像昨日一位友人“曼珠沙桦”所言“他的脚步之远、身份变化之多······让他的经历比寻常人厚重了好几倍”。何况他感觉敏锐,非常善于从普通的事物和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规律,总结提炼出深刻的道理。

    林语堂就曾非常形象地说他“即便浴池内按摩筋骨亦可入诗,俚语俗句用于诗中,亦可听来入妙。”加上他博学多才,兰心蕙质,对诗歌艺术技巧的运用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因此他的诗作不但清新优美,而且常常隐含着妙理新意,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他的几首诗作 。(由于下卷主要以词的解析为主,所以所有的诗歌,我就不再一一翻译了)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庐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千姿万态,奇秀无比,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但如果一个游客想得到庐山完整的概貌和雄姿,就不能只盯着它的局部,而是应该多角度、多方位来观察、领略它。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历山水如此,认识事物何尝不是这样?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应客观全面,必须超越狭隘的自我成见,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诗语浅意深,托物寓理,含蓄蕴藉又思致渺远,这正是苏轼理趣诗最显著的特点。他能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转化上升至理性的反思,继而用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意境,而这意境又不时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或许就是这首小诗让人百读不厌的原因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去过西湖的人,都觉得西湖很美,但到底美在那,恐怕很难说得清楚。

    苏轼不拘泥于一景一物,仅选取“晴”“雨”之际西湖呈现的风姿、神韵,以他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就把西湖的整体美描绘了出来。接着,再以绝色美人“西子”比喻西湖,赋予后者生命,进一步强化和衬托西湖的灵动和全方位的美丽。这,不但节约了笔墨,而且留给人更多更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苏轼此诗,说尽了西湖的妙处,“西子湖”也因此成了西湖的别名,而很多后来者竟为之搁笔,不知道除去“淡妆浓抹”外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西湖的美不胜收了。

    惠崇《春江晓景》(选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lóu hāo ):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用。芦芽:即芦笋。河豚( tún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惠崇,宋初名僧,善诗画,尤工鹅、雁、鹭等飞禽。惠崇与苏轼并不是同时代的人,估计这是苏轼看到这幅画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题画诗。

    小诗虚实互补,动静相宣,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分的春江景色。

    诗人以他独有的细腻敏锐,抓住了季节变换时的景物特征,并通过细微、高妙的感觉和联想,拓宽了画面局限的天地,将诗情、画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呈现出勃郁的春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苏轼除了爱喝酒,好做梦,还是个地道的美食家。而且,他不仅好吃,还亲自动手烹饪,“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墨鲤”等都是他的杰作。

    此刻,面对满地蒌蒿和新生的芦芽,他自然怀念起肉质鲜嫩的河豚了。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年近六十。苏轼当时为杭州知州,视刘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常与他诗歌唱和往来。

    荷、菊是历代诗家吟咏的对象,是孤傲高洁的化身,但时值秋末初冬,两种花都已枯萎凋败,尽管菊树的枝干仍劲节挺拔犹有傲霜斗雪之姿,却终究难掩一片萧瑟冷落之态。

    岁月轮回,万物消长都有定数。这看似衰飒凄清的季节,却孕育着百物丰收的喜悦。这不,诗人这里仅仅用了“橙黄橘绿”几种简单的果实名称,辅之以明快的色彩,就将日渐凋残的初冬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的世界,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昂扬之感。

    很显然,这不止是对友人品格的肯定和激赏,更多的是对对方的鼓励,同时也含自勉之意。

    晚年,是人生中最成熟的收获结果阶段,理应在淡泊从容的同时,振作信心,乐观豁达地面对环境变化和世事艰险。

    ······

    苏轼诗词不仅独步当世,甚至后无来者。我这里介绍的仅仅是他浩瀚文字中的九牛一毛、太仓一粟。不过,我相信我们在欣赏他一首首隽永优美的诗词时,已然能感悟他那颗独特的灵魂。

    追求快乐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但快乐的真谛不在物外,而在于保有一颗澄澈、明静、诚挚的心灵。

    苏轼曾对弟弟子由说过:“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心地如此纯良豁达,还有什么苦难拂逆不能越过,还有什么能阻滞快乐的来临?

    是的,即使在常州临终时,东坡依然表现出一贯的洒脱自然之风。

    来自杭州的好友之一维琳方丈在他耳边说:“现在,要想来生。”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站在一旁的常州好友钱世雄大声对他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

    我们可亲可爱可敬的东坡老人留给世间最后的一句话则是:“勉强想就错了。”

    在人生的长河中,在生命的起落间,要永远保持快乐无忧的心境何其艰难,那得有一种超越了尘世山峦和江海的胸怀,而苏东坡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具有这种胸怀的伟人。

    所以,作为华夏子孙,都该说声谢谢你,东坡先生;作为常州的后人,我更得说声谢谢你。

    谢谢你和常州的情缘。

    你和常州同年签下“鸡黍之约”的豪情,你在宜兴置下田产的坚定,你几次上表请求终老常州的热忱,你十多次光临常州的真诚,都深深感动着千年来的常州百姓。因此,当你不幸蒙冤贬黜时,才有那么多的常州士子为了你不惧披枷带锁,在夏日炎炎的青石板上昂首前行;才有你从蛮荒的琼崖回归时,常州古运河边老百姓的“夹道欢迎”;才有你逝世后“吴越之民相哭于市”的悲恸场景。

    正因为你,常州原本儒雅秀逸的气韵里多了份豪迈和坚强,尽管离从容和豁达还有不少距离。

    但可以告慰你的是,常州人,一直在不懈努力,从来没放弃。

    此时,我总算可以跟您道别了,尽管只是暂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上最可敬可爱的巨匠(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ag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