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影片
记得上次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和一位管理学院的姑娘一起去的,回想起来只记得她的模样却不记得她的名字了。我们相约校门口,打车去的建河电影院。还不怎么熟悉的我们默默的坐在一起看这场电影的播放了,不知怎么,我当时的状态不好,没有活跃感,只能死气沉沉的坐在那里,不知说些什么,我想,经历、阅历几乎为零的人基本都差不多吧。
按照计划,我今天上午把公众号内容跟上,下午开启读书模式,谁知午睡并不怎么成功,起来后便无精打采,没有精神肯进书本,便想起观看一场电影也不错,不得不反思下,我逐渐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选来选去影片,还是感觉和《北京遇上西雅图》有眼缘,也想通过这故事感染一下自己,整片下来,网络有些不顺畅,但不影响前后的观看,效果还好,又改变了我对未来的计划,目标变的远大,内心又燃起了动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进入上层社会,让自己见识到更多,不想一眼望到底的日子就在眼前。
从影片起初,并没有觉得体现出什么,一个在美国卖别墅的吴秀波和一个在香港赌博的汤唯是故事的主角,后来她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互相通信20年后才见面,那种感情悄然迸发,是影片得到全然的升华,感动,美丽又期望。我期望美国的华丽,期望爱情的甜美,期望我未来的走向,从此也给自己定下了远大的目标,此生欧洲之行和美国之旅即将上演。前提我需要尽快成功,尽快进入上层社会,我也更清楚走好当下。
有人说你去美国、欧洲并不一定非要进入上流社会啊,只要有钱就可以去。是的,有钱就可以,但是,我们所处的心境不一样,体会就不一样,感悟人生程度就不一样。物质就在那里,不动不痒,之所以世界会炫丽多彩是因为我们所看时代的眼光不一样。进入上流社会并不表示我有多功利,而这是一种实现自我自由的基础,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得目的,他还有有更大、更高远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的目标。
现在还有不少处在学生时代的同学们,我们锁定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做一个专业技术的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其实,无论你现在上学与否,都应该有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学习得底子,也就是说你有一技之长并且保持学习力,这种技术能够首先让你有饭吃,学习力能够适应现代发展的社会不被所淘汰。其次,有精神的底子,也就是有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包括知识、行为、习惯、品格、信仰等一切情怀。知识结构背后是一个人精神问题的境界,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看他的精神境界。
谈到精神境界离不开看书,我个人觉得看书首先从最根本自我认知开始,然后扩大了解人类,逐渐政治、经济、历史发散开来,有利于你三观的正确竖立。在读书层次上给以下建议: 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随着影片接近尾声,吴秀波和汤唯在西雅图河畔上甜蜜散步的身影离开去,我也起身开始执行我的计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