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的贪玩心是很强的,学会“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后开始卖弄,被菩提祖师赶下山去。然后闯入东海龙宫夺走“金箍棒”,最后大闹天宫搅得人仰马翻,被送外号“泼猴”。这说明刚开始的孙悟空总是我行我素不能入定。
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的的杀戮心是很强的,比如三打白骨精,就是孙悟空不折不挠决心消灭妖怪的历史。如果说孙悟空的使命就是斩妖除魔,更让人不解的是在孙悟空刚刚跟随唐僧取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六个强盗,孙悟空最后把这六个强盗全杀了,唐僧大发雷霆把他撵走了。可能会有人说坏人不应该死吗?这不是天经地义吗?佛教的“戒定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解释了处理坏人的另一种方式。
还有就是很多人说既然孙悟空有“筋斗云”和“七十二变”,为什么不背着唐僧翻个筋斗去西天,或者变个大鹏鸟什么的直接飞过去不就好了。其实读懂了《西游记》就明白了,取经除了是种结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过程”,普渡众生的“佛”也不是在庙堂之上,而是一直在路上。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就是孙悟空还有一个名字叫“行者”,“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给他取的,而“行者”是唐僧给他取的法名。原文是这样的: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孙悟空。”三藏欢喜道:“也正和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到后来孙悟空再也不不动不动就离开取经团队了,也不那么顽皮了,就是能坚定信念西去取经了。
还有就是《西游记》后半部分,孙悟空就没怎么杀过妖怪了,妖怪不是被这个收了就是被那个保护了,甚至有些妖怪孙悟空都打不过了,这让我们感觉孙悟空不厉害了,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已经“戒除杀心”了,不再把斩草除根作为第一任务。
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唐僧教了孙悟空什么,他教孙悟空“放下杀心”,“戒定生慧”,“行者无疆”。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是成不了佛的。
大家知道唐僧历史上确有此人,他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大师”,而孙悟空是虚拟的,我认为孙悟空就是唐僧本人,是唐僧的另一面。唐僧是人,是人就会有“贪嗔痴”,就会有“七情六欲”。《西游记》整个取经过程唐僧对孙悟空的影响,就是唐僧放下“贪嗔痴”自我约束自我陶冶的过程。
还有一个问题,孙悟空到底是道教还是佛教呢?教给他功夫的菩提祖师是道教,带领他取经的唐僧是佛教。其实孙悟空不仅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还有儒家的“忠孝”思想,所以孙悟空是儒释道的结合产物,《西游记》包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难懂的一部著作,如果你读懂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你也未必能读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是写人的,“西游记”里有人有妖有神有佛。虽然它表面写妖魔鬼怪神佛人道,实际反映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现世也有借鉴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