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1|以美启美

《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1|以美启美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4-01-03 14:11 被阅读0次

  这篇黄老师谈的是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成为“审美创造”)

  黄老师认为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二是培养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三是培养良好的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一、二两个方面主要从阅读教学来说,第三个方面主要从写作方面来说。

一、以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为逻辑起点,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审美感悟能力。

简单地说,通过感受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如《春》,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表达优美的语句,《孤独之旅》中优美的景物描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在学生初步感受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深入的感受品味,通过具体的语言活动将学生带进文本。《春》,画出拟人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句子所写事物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小草好像和人捉迷藏一样,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长出来,活泼调皮可爱。“钻”,小草铆足了劲,顽强地钻出坚硬冰冷的土地,让人感受到小草的生机与力量。)《孤独之旅》中对芦苇荡的描写,充满诗意,把苇荡的描写与杜小康结合起来,细细品味这些描写,就可以感悟到这里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文字的形、音,都具有独特的美感。“集”,

“群鸟在木上”,本身就是一幅画,看到这幅画,就可以理解“沙鸥翔集”中“集”停息(栖息)的意思。

汉字的声、韵、调,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如《沁园春·雪》,响亮饱满的“ao”韵,就适合表达豪迈奔放的情感。余光中《乡愁》,“窄窄”、“小小”、“矮矮”、“浅浅”,上声的重叠,在宛转悠扬中拉长满腔愁绪。这些,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涵咏品味咀嚼,感受其中的美。

  二、以情感的打通交会和形式特征的发现认识为基本方式,在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

  文章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发学生和作品及作者的情感交会。

  引发学生和作品及作者情感交会的方法有很多。如了解作者的情感历程。《秋天的怀念》,如果不了解坐着史铁生瘫痪后的心路历程,就不容易理解《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学生和审美对象的距离,达成和作者的情感交会。带入,是非常不错的活动选择。黄老师提到自己设计的《猫》中活动,挨打被赶走的猫,为什么会死在邻居家的屋顶上?请描写这只猫临死之前伏在邻居家屋顶上看着自家院子的心理。黄老师《皇帝的新装》选择了三处语句,让学生想象皇帝的心理,选一处为皇帝写一段心理活动。

  《秋天的怀念》,母亲的爱都隐藏在默默的动作及简单的语言之后。“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补写母亲“挡在床前”时的心理活动。“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补写母亲没有说出口的那些话。理解了母亲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就能够理解母亲的苦心,理解那份沉重隐忍的爱。

  《我的叔叔于勒》,“我”给了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假如你是若瑟夫,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近作者。

感觉引导学生带入文本,真是很好的方法。

文本形式,是文本的重要构成要素。黄老师提出,欣赏文学作品的形式方法也很多,“变形”与“还原”就是比较有用的方法。如诗歌的断行,可以正常排列,就可以品味断行的表达效果。黄老师的《蒹葭》,就带领学生品味琼瑶版《在水一方》与老师改写的《在水一方》,与《诗经》中《蒹葭》不同,进而理解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如《故乡》与《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插叙,可以把故事按照事情本来的顺叙排列,两相比较,就很容易发现插叙的效果。

  无论还原还是变形,都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关注思考文本形式,发现文本形式上的特点,理解其表达效果。在这样的比较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三、以“美的发生”和“意象表达”为突破口,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表达能力。

    黄老师认为,审美创造表达,首先是美的发生,然后是美的表达。

首先是催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美,需要老师的引导。自己做的欠缺的地方是往往只是简单提提,没有郑重其事来做。像大雪前那场大风,自己只是写了篇小短文,给学生读了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阴晴风雨都值得关注。自己会告诉学生自己欣赏到的黎明的天空,天上的云,可从没有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引发引导学生自己也去发现,去表达。如果把这引入课堂,效果就不一样了。以后可以尝试把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引入课堂。

  其次是催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感动、感激的事情,催生他们的美好感情。当我们抱怨学生不懂得感恩时,也许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引导。

  最后催生美好的形象。美的形象,一是来自生活,一是来自自己的创造。用生活中美的形象引起学生关注、思考、发现。学习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感情。母爱,不必是大雨倾盆中背自己看病,看看自己星期天到校时的背包,哪些是母亲打理的?星期五回家,桌上可口的饭菜,包含了母亲多少牵挂与思念?用具体形象来寄托情感,才能更动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1|以美启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gm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