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如水的《冈仁波齐》

作者: 写译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22:39 被阅读39次

图片来源:百度

在去北京之前,就有邻居推荐《冈仁波齐》,昨日晚上突然发现这部影片排了会员特惠专场,于是乎又一个人去了影院。

  这部电影,虽然在猫眼、豆瓣上的评分都很高,但评论也是两极分化,一边是如潮的褒奖,一边也有排山般的批评,批评影片在消费信仰。虽然我并不觉得剧组有拿信仰来消费之嫌,但这部片子确实可能不会像《摔跤吧,爸爸》一样,可以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通通拿下。

  因为,《冈仁波齐》走的不是普通电影的套路,可以说,它和一部默片相差无几。没有情节,只是11个朝圣之人向神山冈仁波齐进发的真实记录;电影语言也极为稀少。所以,这部片子没有高潮、没有冲突,有的只是温吞如水的静静的客观记录。如果不喜欢这种风格,完全可以不必随大流。

  但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一些世事,能静下心来把影片从头至尾看完,会觉得这确乎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不媚俗、不商业化,是当今喧嚣的电影圈里难得一见的一股清流。

-----------------------------------------------------------------------------------------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总免不了浮想联翩。

  几个人邀约一起去朝圣,发端于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的父亲去世一事。也许,在许许多多藏民的眼里和心里,去冈仁波齐朝圣是一件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大价钱长时间才能完成之事(因为朝圣得几步一拜,耗时极长,2500多公里的路程,按平均一天行进10公里左右来计算,也要八九个月。八九个月的时间,没有进项,只有支出,风餐露宿、耗费心力,也确实需要下大决心),所以,虽然很多人存了这个心愿,但他们却和我们这些都市中汲汲营营的红男绿女一样,被太多太多别的说重要也不重要的事情而牵绊,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因而至于抱憾终身,就像尼玛扎堆的父亲一样。

  因为父亲已经永远地错过,尼玛扎堆不想已过古稀之年的叔叔再错失,于是和家人商量,年后即带叔叔一起去冈仁波齐朝圣。

  我们往往也是这样。总要等到亲历或者亲眼见过一些世事无常之后,才知道——要生活在当下,有些事情不必非要等到万事俱备、东风已来之日才付诸行动。很多人都说来日方长,可有些人,也许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出行,就没了来日。所以,我们须珍惜当下,实现愿望要趁早,无论是成就自己的愿望,还是孝敬双亲的愿望。在我因老家单位破产刚来广州头几年还在为站稳脚跟而蝇营狗苟之时,也曾想过要带父母去旅游。可是突然有一天母亲就中了风不能言语,不出两月即溘然长逝,而我,也让母亲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永远地落了空。

  落空的愿望,于逝者是遗憾,于生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生命轮回,有死有生。在朝圣的途中,次仁曲珍临盆产下了一个儿子。似乎这是第一次见到呱呱坠地的婴儿,以往在现实生活中、电影电视中都不曾见过。看着医生按压肚子、发号施令叫产妇用力、给孩子擦身上的血、剪掉脐带,忽然间觉得,所有的母亲,都不容易。而产房应该开放让婴儿的父亲进去,让他们亲眼见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他们亲眼见证,为了生一个孩子,自己的女人得付出多大的气力。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要在以后柴米油盐的日子中,给子女做好表率,好好地疼惜给自己生儿育女的女人。

图片来源:百度

  在藏民的眼中,冈仁波齐无疑就是一座理想的高山。而我们,是不是也要为自己树一座理想的丰碑?朝圣的人,不言递递迢迢去路遥,只是迈开双脚、几步一拜地长叩过去。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可真正实现了自己梦想理想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当了逃兵,或者,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的理想给丢了。

  对理想怀一份虔诚、一份虔敬,把理想奉若自己心中的神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走在通向理想的路上,终有一天,因为我们的坚持和自律,我们能触摸到自己理想的光亮。

图片来源:百度

  这部电影的好,还在于朝圣者的境界之高。朝圣祈福,大家祈的都是众生之福。试想想,我们有多少人在烧香拜佛之时,不是求的自己升官发财呢?

  突然间想起那天在北京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的情景。女儿问我:老妈你去雍和宫许了什么愿(据说在雍和宫许愿很灵)?我说我发的愿心是国家昌盛、风调雨顺。侄女、女儿听到也许都有些愕然,她们齐声说:这么高境界?!我回说:我祈求保佑的确实是风调雨顺。因为这段时间我们国家正有多个地方遭遇洪灾。而寄望国家昌盛的愿心,则源于一个将近三十年再次见面的老同学。因为他是个军人,所以,相比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对“有国才有家”、“国强民安”,他有着更深切的理解。

  经过年岁的增长,我们会渐渐明白,很多人的言语和行动,并不是我们眼中的矫情,而确确实实是他们的真心。为众生祈福,也是这群朝圣之人的初心。

-----------------------------------------------------------------------------------------

  虽然整部片子几近静默,但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震撼,不一定来源于浩大的声势、壮丽的场景;震撼是触动一个人的心灵,而这种触动,有时也来源于寂然无声。

  看到朝圣队伍里的男人默然无语地折返到他们最初拉车推车开始的地方磕等身长头至车子停放的位置,然后一段一段路地如此反复,你会深受触动。而当你看到屠夫江措旺堆静静地等候蚂蚁路过后才继续前进时,一定会更觉震撼。即使微如蝼蚁,他亦待它为生灵,因为,他要洗净自己杀生的罪孽,从此不造半点血腥。

  默默地看完电影,发现即使是身处偏远的藏民,也已经无法躲开现代生活的印记。身着的夹克衫、白色的塑料水桶、洗衣服用的塑料盆、路上呼啸而过的卡车和轿车……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的主角依然虔诚。朝圣的路上,没有争吵、没有撕逼,有的只是白天的行走与跪拜、晚上的念经与祈祷。

  他们也乐于接受新观念。当次仁曲珍出现分娩迹象时,最开始我以为会是几个女人给她接生。可不是这样,几个人一起把她送到了医院,而医院里的医生与设施,也都和城市里的一样。

  《冈仁波齐》虽然近镜头不多,但一出现,必成经典。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一处是小扎西措姆打电话,无论是和奶奶通电话,还是和姐姐哥哥通电话,她翻来覆去说的都是“我在待着”、“我很想你”、“你想我吗?”。要是听到现实生活中有人这么打电话,我们一定会抢白别人。但这个时候,我们反而觉得这小姑娘很纯真,她在告诉她的亲人,我很想你,这就够了。

  一处是18岁的朝圣者(抱歉,没有搜到他的名字)与洗头妹的告别。这个18岁的青年,一定是暗暗喜欢上了那个漂亮的洗头姑娘。不知道如何掩饰内心的青春萌动,他就坐在那高脚凳上,懵懂地转来转去。这一种处理,多么细腻。而很多的电影电视,总喜欢把互生情愫的两个人拍得如干柴烈火,全然没想到两个人在赤裎相对前必然要走过一段羞涩的路程。

图片来源:百度

  张扬拍《冈仁波齐》,冷静、克制,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即使遭遇泥石流,也没有人尖叫、惊慌失措。遭遇车祸,也没有争吵。杨培去世前,也是那么悄无声息。只有那几声咳嗽,交代了他的死因。在扎堆用手试探他已无鼻息之后,没有一个人哭。一切都是那么坦然、泰然。最后的结尾,白雪皑皑的远镜头下,银幕突然一黑,只听到一句:“我们开始念经吧”,既出乎意料,又意犹未尽,似乎在告诉我们,明天他们依然要走在路上。

图片来源:百度

  而平凡的我们,也当和他们一样,心怀理想和信念,向前进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静如水的《冈仁波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mk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