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正能量语录集文集小岛
青春期:你有没有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青春期:你有没有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8-29 14:11 被阅读0次

前文说到了英雄之旅。本质上,人是用故事来思考物种,也会从故事中学习转变。

英雄之旅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程,一个念头在心里生根发芽,变成命运的召唤,从选择变成一个行为。

当你接受了召唤,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启蒙。需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才能进入新的世界,积累能量,对抗自己的恶魔。

这个对抗,本身不是战斗,不是英勇的行为,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自我转变和自我发现的旅程。

英雄之旅,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旅程,没有什么路是一定要走的。重要的是,借走现在在走的这条路,修炼自己,发现自己。

人生的发展过程

上文说到了英雄之旅,这部分进入人生特定阶段的课题和困难。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认为:人生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的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从青春期开始的人生前半段,是收集阶段。在这个阶段收集稳定的自我、亲密关系,职业认同和与之相伴的成就、声望和尊重。

到人生的后半阶段,我们开始进入了分发的阶段。就是把之前收集的分发出去,关心自我以外的其他人,关心下一代。

我们需要在生命中获得自己人生的意义。

陈海贤老师把人生分为4个时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晚年期。这部分进入第一个阶段——青春期。

最重要的任务:寻找身份认同

什么叫身份认同呢?当一个人获得了身份认同之后,他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陈海贤

大概就是一种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理解。这个就好像立身之本,是自己的主心骨。当你长出了这块骨头,就可以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

青春期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它是一个断裂的过渡时期。——陈海贤

生理上,你要面对陌生、逐渐成熟的身体和强烈却羞于启齿的性欲。

在家庭中一方面要依赖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另一方面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心,想要为自己争取空间。

当你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你才能真正参与成人社会,否则你就是就一直会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的青春期好像一直比较晚,到我20多岁的时候,感觉还处在青春期,没有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答案。

始终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自己对自己没有一个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现状怎样。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身份认同这个主心骨呢?大概就是在不断看《罗辑思维》和梁宏达老师评论节目的过程中。

最初的时候是茫然、什么都不懂的。通过看这些视频,看别人的人生,理解别人的状态。然后慢慢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当然最初都是抄袭,是把别人的观点拿过来,牵强附会到自己身上。但在某个重要时刻,让我明白了自己,不要做什么,不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继续回到青春期的话题,这个时段有一个特征: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并且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陈海贤

有一个比喻说,这一阶段的人,就像生活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受别人的关注和评价。

看起来,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可实际上对别人的真实想法,根本不感兴趣。关注的还是他自己。

别人的评论,只有在关系到自己时,才会引发关注。我始终感觉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自恋为中心。

在最初不知道自己是谁时,需要从别人的评价里,凑出自己的形象和概念。

这种假想在聚光灯下的生活压力,会带来两种典型反应。

一种,是对社会标准非常顺从。

既然别人的评价这么重要,那就按别人评价来。别人觉得成绩好重要,那就努力学习。别人觉得金融专业好,就学金融专业。

这样别人的评价就变成了自己的评价。得到别人的赞扬就骄傲,得不到赞扬就自卑。

可顺从他人的评价,是很难发展出坚定的身份认同的,只会把他们变成特别听话的孩子。——陈海贤

另一种是对社会标准非常反抗

这种反抗可以叫做倔强,也可以叫叛逆。武志红老师对倔强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叫: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本质上就是渴望爱,感觉到你爱我,我愿意把我的决策,我接下来的选择,我的人生都交给你。

但我感觉不到你的爱,你越不爱我,越批评我,就越增加了这个行为的生命力。我就会更加反抗,这种长期的、别扭的关系,感觉有点畸形。

刻意的反抗会变成另一种在乎,因为他要确认自己的价值,还是建立在他们所反对的东西的基础上,所以顺从和反抗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侧面,在这个基础上,都很难建立起自我的身份认同。——陈海贤

身份认同的建立

我是通过看别人,看世界上的事情,然后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但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建立身份认同的,因为在那个阶段,我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容不下他人。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周围的成年人虚伪势利,只关心某一个点,点之外的其他都不关心,尤其不关心我自己的成长,感觉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

于是就开始逃避这个世界。虽然逃避着,但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一般人是不能把自己关在房间,几十天不出来的,因为要生活。

在生活与其他人接触的、互动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些舒适惬意的人。最初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目标,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不断想成为那样的人,可想是没有用的,需要行动,某一天突然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时间。意识到积累、时间这个概念。

然后意识到:因为自己今天的行为,明天会带来价值。我是有希望的。因为有希望,我会规范自己今天的行为,自律健身,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为自我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陈海贤

“学会容纳矛盾”真的是一句犀利,有洞察力的话。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会处理争吵和矛盾。

自己身处在矛盾中,没有了腾挪的空间,就只能用逃避和冷战切断关系。其实损失了很多成长,还有让关系变得更好的机会,也就没有了,从关系中汲取滋养和能量的可能。

如果有重生的机会,我想可能会比现在过的更好一些。因为那些错过和失去,是可以挽回的,我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想把觉知带回过去,让过去的自己知道在做什么,同时可以选择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但实际上过去已经成为过去,现在需要做的是接受现实。

社会是不公平的,可我只能管好自己的事。那该怎么建立身份认同呢?

在工作的尝试中,发现自己的某些才能,获得信心。

其次,有一个好的、能欣赏我,并被我视为榜样的老师。

最后,有一群价值观相似,能够包容我做自我探索的伙伴。

当一个人获得了自我认同之后,就不会过度关注别人的评价。会慢慢的克服自我为中心,开始参与真实的成年人的社会。

身份认同能够帮助我们从假想的被评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因为这种自我认可的能力,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就变得更平等了。——陈海贤

陈海贤老师的总结

只有你对“我是谁”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你才能真正参与成人社会,否则你就一直会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为自我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身份认同能够帮助我们从假想的被评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

相关文章

  • 青春期:你有没有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前文说到了英雄之旅。本质上,人是用故事来思考物种,也会从故事中学习转变。 英雄之旅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程,一...

  • 找到你:故事在你眼中,答案在你心里

    找到你-你是谁? -故事在你的眼中,答案在你的心里 (本文仅谈电影,拒绝多余攻击) 我要找到你:你是谁:是...

  • 我为何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曾经也想过,我是谁,我要变成谁?我要怎么过完这一生?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找到答案。 由于一直没找到答案,但又要活下去...

  • 你知道吗?“财富”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提问,你便能得到答案。 寻找,你便能够找到。 敲门,你的门就会敞开。 感谢你阅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不论你是谁,不论...

  • 孤独

    我究竟是谁, 做了谁的影子, 活成谁的模样, 平淡且忧伤。 你问, 找到答案了吗? 我回头, 看见我的影子 平淡又悲伤。

  • 我是谁?答案就是你

    书名:《发掘你的天赋,活出自己》 作者:希瑟•麦克艾利斯特 译者:刘怡女 阅读分享:TT侠 今天,我看到了行动派推...

  • 答案:我是谁

    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最深沉的欲望: 希望因为我的存在给到更多人成长的动力,成为照耀过其他生命的一缕阳光。 那么你是谁?

  • [100天行动-鱼与漁与隅]#080:笔记系统-认知

    昨天的作业大家完成了吗?有没有带着问题去搜资源?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呢? 如果你没有找到好的资源,下面我筛选了一些...

  • 我是谁?答案是……

    听完最近的一本书,薇娅的《人生是用来改变的》,结尾处樊登老师总结亮了。 薇娅说她一直都在思考:我是谁? 樊登老师说...

  • 楔子

    这,只是一个梦,一个青春期男孩子的梦。 这个梦,到底是谁的呢? 你的? 我的? 他的? 这个梦,没有答案。 或许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期:你有没有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nd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