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雅诗经古今情
诗经47|桑林深处见

诗经47|桑林深处见

作者: 七徽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21:12 被阅读1246次
甜甜的桑葚

小时候知道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每次读到这段生动鲜活的文字,对他笔下的百草园浮想联翩起来,那紫红的桑葚哪……如今都是回忆。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果是桑葚甜。

每逢月圆之夜就想起故乡的人,每次吃到桑葚,就感觉滋味远远比不上小时候吃到的,那紫红的,多汁的,香甜的桑葚哪……

这种思乡情结自古就有,称之为“桑梓之情”,故乡也被称作“桑梓”。满山坡桑梓郁郁葱葱,是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所,丛林深处,是青年男女幽会的圣地。

桑梓是故乡

源何“桑梓”指称故乡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桑树和梓树是栽种最广的两种树种。因为这两种树,种植和生长容易,用途广泛,因此古人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的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所以古时候,对桑树和桑田,人们都寄予了深沉的思念,和孝敬的情感。

《诗经·小雅·小弁(pán)》中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想到桑树和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我尊敬的只有父亲,依恋的只有母亲。

东汉张衡在《南都赋》里也有“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意思是世世代代能够效法前人,心怀故乡;天子南巡这里,看一看前人居住的地方。“桑梓”和“旧里”并举,都是故乡的意思,自此桑梓成了故乡的代称了。

三国时流落匈奴的女诗人蔡琰有着更为沉痛的“桑梓之思”。在《胡笳十八拍》中,她悲愤地咏叹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她说,我这么偷生,只是想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这是一份催人泪下的“桑梓之思”。

桑梓,是浓浓的乡情,是款款的思恋。

那紫红的桑葚哪

桑林深处见

我想,先祖定居的村庄,定是在那山坡上长满了桑树的地方?

《诗三百》篇里竟然有二十多篇写到桑,桑树、桑枝、桑叶、桑葚、桑土、桑薪,说明了桑树是一种很早就走进人们的生活里,且有着重要意义的树木。

男耕女织的时代,采摘之事都靠女子来做,例如采采芣苡,采采卷耳,采葛,采绿,采蓝,采蘩,采蘋,采艾,采萧……等等,当然也采桑了。

桑树青青,枝繁叶茂,抒写着女子们的婚姻与爱情。

《卫风·氓》中描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桑叶绿,有爱情;桑叶黄,凄凄然。这位女子在容颜娇媚时被追求,憔悴凋零时被遗弃,一片桑林承载着女子一生的悲欢。

古老的桑林,见证过婚姻的苦痛,也抒写着爱情的美好。《鄘风·桑中》这样唱着:

“爰 (yuán) 采唐矣?沬(mèi)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沬邑郊外。思念的人又是谁?是美丽动人的孟姜。她约我相见于桑林中,邀我欢会在祠庙上,又在淇水旁依依告别。

也有人说“桑中”是个地名,无论指具体地名,还是泛指桑林之处,这地方肯定是长满桑树的。约会的是美女孟姜、孟弋、孟庸,或许她们贵族家的女子,或许她们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且不管,只是想念,盼着约见。

天地之间,桑林深处,朦胧的淇水岸边,依依惜别,是人类情感的原生态,生生不息至今。

暮春时,桑林枝叶繁盛,初夏时,果实累累,采桑的女子,巧笑嫣然,不远之处,或许心上人正缓缓而来。《诗经》中有许多爱情来自于桑园。

“隰(xí)桑有阿,其叶有难。其叶有沃。其叶有幽。”是《小雅·隰桑》里的一句,写桑叶的各种姿态,绿油油的叶子,盛开着的叶子,柔嫩光亮的叶子,其实写的不是叶子,而是暗恋思慕时婉转的心绪:“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既见君子,德音孔胶。”要见到那位君子了,教我如何不高兴,怎能不高兴?如果和他情深意切,相守到老,又该是多么的快乐?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然而,这是一个羞涩女子的心曲,是一份欲说还休的情感。春风拂过,桑叶婆娑,一往情深,深几许。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我爱的人;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的故乡。

桑梓之情意绵绵,桑林深处你等我。

相关文章

  • 诗经47|桑林深处见

    小时候知道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每次读到这段生动鲜活...

  • 桑林深处

    新的一天有规矩地开始了 天宇澄清,太阳直射下来 爬上一棵树,我与鸟争食桑葚 氛围虽好,却彼此仍有不安 风吹进桑林深...

  • 桑林深处云雨浓

    一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贤相。 他帮助商汤伐灭夏桀,是缔造大邑商的开国元老。 商汤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

  • 冬寒见山中桑林

    那片桑林终于黄了, 有了枯叶的蜷曲和飘落一一 它们终于熬不住 渐入深冬的寒, 配合着山中的岭石坡野, 演绎岁...

  • 心的悸动

    《心的悸动》 ——读晓光《桑林酒家》 风吹绿叶响,/路旁飘酒香,/桑林深处有炊烟,/酒家待客十八方。//白米酿黄酒...

  • 《诗经》(47)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ráng)瀼 有美一人...

  • 46 - Composition

    见47

  • 诗经·谴责47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

  • 桑林之舞

    桑林之舞 羽毛 如暗夜中的光 零星 碎裂出片片的霞 染尽山丘 紫色的秋芒 睡在落叶上 哀伤 把泪封藏 掬一把 清溪...

  • 桑林春色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象背...

网友评论

  • 安落汐:情意绵绵,写尽了桑梓之美:+1:
  • 爱瑋儿:一直记得参加普通话考试考到了“桑葚”加了儿化音后的变声
    爱瑋儿:@七徽 本来读sangshen,加了儿就读sangren了,我当时居然给懵对了
    七徽:@爱瑋儿 桑葚,加儿化音么?😂不能吧。
  • 夏花de解忧杂货铺:前阵子在小区里采了几颗桑葚吃,看过你的文字再吃,味道会不会很好呢:yum:
    七徽:@幸容 小区里的酸😂😂😀
  • 沐沐周:博学啊,这是把诗经读得透透了
  • 一冬清冷:文化散文,学习。好文采,知识面太广了!赞👍
    其实那天我就细读过了,只是前两天刚进群,不好意思说话。
    七徽:@纳克索斯 查阅很多时代的解读~恰逢吃桑葚的季节。😂
  • 11山山:点赞点赞😀👍
  • 已申请销号:我们这里蚕区,植桑较多,桑葚吃得也多哈!
  • 见伊:我不合时宜地想到了桑榆晚:joy:
    七徽:@见伊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
  • 青于墨:感觉我印象中的小时候见到的桑葚是假的,桑叶没有用来养蚕,桑葚也没有吃醉。😂
    青于墨:@七徽 有可能
    七徽:@袁小懒 我小时候有。你年纪小,小时候就没有好的桑葚了估计。😀
  • 无疾不伤:今年去野外采摘了两次。😂
    七徽:@无疾不伤 那是野桑葚吧
  • 晴天的天:文结构形式变了一点点,采摘桑葚成记:smile:
    七徽:@晴天的天 结构形式有变。因为综合着写写😂
    七徽:@晴天的天 现在没桑葚可摘了~只能回忆
  • 九月流云:七公主博学。
    已申请销号:@九月流云 嗯呢,博学的七公主!
    七徽:@九月流云 🌸🌸
  • 丛铭:我的最爱之一,当年还附庸风雅的学人买桑葚酒,结果一口就醉倒😂😂😂
    已申请销号:@丛铭 哈哈,欠喝!
  • 梅胜雪:你懂得真多!
    七徽:@梅胜雪 查资料呢。😀
  • 木头奶奶:学习了。
  • 莲素:小时候去村边的大堰上游玩,常常会见到大片的桑树林,而第一次买来吃桑葚还是在上海的时候,1号线莲花路站的出站口,有老太太挎着篮子兜售紫红色的葚子,买上一小把酸酸甜甜的口舌生津。
    莲素:@七徽 是的,酸总是多过甜。
    七徽:@莲素 总不如小时候自然成熟的好吃。
  • 好风似水: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反复读。
    七徽:读熟了诗经,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
  • 虬田:桑梓是故乡
  • 南英子:我家有很多桑树:deciduous_tree:,养蚕……
    七徽:@廷熙雅锶 我小时候生长在乡村,那时多么美~
    南英子:@七徽 农村长大的,父母养蚕,桑树特别多!:herb::herb:
    七徽:@廷熙雅锶 你多幸福呢。

本文标题:诗经47|桑林深处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oi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