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大师段玉裁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00:10 被阅读0次

戴震难师的启发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说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像戴震一样勤于思考、学会置疑。文中戴震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向老师提出了疑问和对前人的置疑,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

朴学大师段玉裁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

段玉裁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他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有着十分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学术素养,为继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字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段玉裁为之倾注大量心血浇灌而成的《说文解字注》,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最高峰。

他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说文解字注》是段玉裁积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王念孙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百年来无此作矣"。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尽管书中不免有偏执武断之处,可是其中精粹之处终不可没。段注"说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的研究已进人近代语言的革命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相关文章

  • 人物:段玉裁(1735—1815)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代文字训诂学家...

  • 俞樾书张继寒山寺诗拓片欣赏

    国学大师、朴学大师俞樾写的张继诗《枫桥夜泊》的拓片,为其晚年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之作!是名家书名作的佳作典范!原碑在...

  • 春衣

    桃枝灼灼柳依依, 彩段新铺耀眼迷。 欲向山间赊玉剪, 裁他一匹做春衣。

  • 学习《诗经•唐风•鸨羽》(十)

    《说文解字》:“桑,蚕所食叶木。” “稻,稌(tú)也。”“稌(tú),稻也。”——稻就是稌,稌就是稻。 段玉裁《...

  • 博贯中西——记天目山樵

    光绪中叶,番禺县陈沣,南汇县张文虎,同是硕果仅存的朴学大师,均能致力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并为骈、散古文、诗、词...

  • 鱼刺卡喉

    “如鲠在喉”一词,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 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

  • 学习《诗经•秦风•蒹葭》(二)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注解“(蒹)雚(huán)之未秀者”时说(大意): 大凡经书里说起“萑(huán)苇”、“蒹...

  • 学习《诗经•秦风•小戎》(二十四)

    第二,为何《郑笺》训“讨”为“杂”呢?《毛诗传笺通释》(大意): 《说文解字》说:“讨,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读中国哲学史之戴震

    戴震,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学于多位大师,博学善思。开创了乾嘉朴学的“皖派”。后进入四库馆任纂修官,积劳成疾死于任所。...

  •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下)之“拨镫法”

    (接前文) 二 3、《清史稿 梁巘传》有一段梁巘细说执笔法,受益者正是他的后辈、清代考据名家段玉裁。 这里摘录梁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朴学大师段玉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rf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