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书法练字&书法书法或写字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下)之“拨镫法”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下)之“拨镫法”

作者: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0:50 被阅读0次

    (接前文)

    3、《清史稿 梁巘传》有一段梁巘细说执笔法,受益者正是他的后辈、清代考据名家段玉裁。

    这里摘录梁松斋之说,他的理论极其重要,可作实践的印证。

    (以下按照原文的“红”、“黄”“棕”标记选取三部分,蓝色字体的是原文;解释附后;括号内的均是解读,而不是对原文的解释。)

     

    1)执笔之法,指以运臂,臂以运身

    凡捉笔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两指尖相接如环,两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

    平其肘,腕不附几,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胸。令全身之力行于臂,而凑于两指尖

    两指尖不圆如环,或如环而不平,则捉之也不紧,臂之力尚不能出,而况于身?紧则身之力全凑于指尖,而何有于臂?

    意思是:

    1)说到执笔(要使意识在笔尖),此时手指决定手臂,让身体来相协调。(这自然要求从指到身体完全不能有障碍,即悬肘。

    握笔时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让毛笔正值中间。两个指尖相接如环,而手指本身形成的圆环,平稳得可以安置酒杯。(这一段强调指尖夹紧毛笔,且虎口放平,是要求始终放直笔管,但这个手势写小字则不太自然。

    考虑到这个执笔法的宗旨,是让全身的力量通过手臂贯注到指尖,使其运行毛笔实现笔尖的意识,所以手指只要有力、控制、自然灵动就好,即悬肘才是这个执笔法的精华

    这是网络上很容易找到的一个握笔法,也是最规范、最基本的姿势。梁巘在这里反复提到指尖,都是为“握紧笔、使字有力”服务的,但用这个“指法”写字,并不容易使字灵动。)

        

    原文说:平端手肘,且手腕悬空(实质是悬肘;让肘部的角度圆润(也就是使笔距离身体略远),两指和毛笔则正对胸口(这样便于观察与调度)。让全身之力行于臂上,接近两个指尖

    如果两个指尖没有圆如闭环,或者圆而不平,那么握笔不会紧,臂力还用不上,何况全身的力量?(握笔)一紧则全身之力集中在指尖,手臂上都不会有感觉。

    (实际上要使握笔紧而运笔灵动自如,目前常见的四指握笔法也是比较合理的,反复、长时间的实践可以感受到,梁说这个方法对手指的要求显得呆板。)

    2)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笔管可断,指锲痛不可胜,而后字中有力。

    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勾;其以大指与食指、中指也,谓之双勾;中指者,所以辅食指之力也,总谓之“拨镫法”

    意思是:

    2)古人知道手指本身不能运臂,所以让指尖相接,固定毛笔。(一开始甚至)笔管可以断,而手指如遭刻镂,痛不能受,(练习、掌握以)后写的字才虎虎有力。

    只用拇指和食指的,叫作“单勾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叫作“双勾法”。中指是用来辅助食指之力的,这两种方法合称“拨镫法”(合古语“拨灯法”之意)。

    梁松斋此时终于脱口说出“拨镫法”。在他的表述中,悬肘、食指与大拇指的指尖相对、夹紧笔管、虎口平端的,是“拨镫法”。

    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梁说的手指略有生硬。比如米董都是悬肘书写的行家(《悬肘法四证》),他们的《蜀素帖》和《狮子捉象跋》固然庄重,但最打动人心的更是其灵动的韵味。悬肘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轩昂、儁拔、自然的创作条件,他们不必选择一个完全制约灵活性的握笔法。

    不论单勾还是双勾,古人的拨灯比喻意味着悬肘、也含有手指姿势的意象。当手指用力死掐笔管,恐怕就距离“拨灯”太远了。想见魏晋风流士子,悬空书写时手指必定自然握紧,充分运用手指的细微变化,自如体现笔划的粗细与转折,而所有运行都在手臂的控制之下。

    梁巘在《执笔论》里说:“执笔大、中、食三指宜死,肘宜活”,一死一活两相对照。如果忽视一面翰动若驰、一面两指尖相对的高难度画面,这句话里指与肘的分工切中要害。)

      

    3)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右军从旁掣其笔不得,即谓此法。舍此法,皆旁门外道。

    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诸大家,口口相传如是。。。(前文已述)。本朝但有一张文敏耳,他未为善。

    意思是:

    3)献之七八岁的时候练字,父亲右军从旁边拽了一下毛笔没拽动,说的就是这个“拨镫法”。除了此法,其他都是旁门外道

    从东晋二王以后,一直到唐宋元明诸大家,都这样口口相传。董思翁辗转传到当朝的张照,(此后)我也是听闻才知道的。(算起来)本朝也只有一个张得天(文敏)先生的法书能入眼目,其他的书家都不算好。

    (献之握笔的故事流传已久,但不能因为他握得紧而推断“拨镫法”到了“笔管可断,指锲痛不可胜”的程度。事实上用现在最通行的握笔法,无名指半实半虚就能保障握笔稳健,且配合悬肘,而且可以十分自然,没有羁绊。

    什么才是最实用、最接近晋宋名家的执笔法,我们可以从秘法流传的脉络和实践做出判断,有的古代示意图和“拨镫法”也离题千里。)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梁巘所传的“拨镫法”也许是古代“拨镫法”的一种。强调必须悬肘,是通过手臂控制手指运行笔管,所以它算“拨镫法”;

    但指尖生硬地相对、死掐笔管,它要求笔管较粗、书写较慢,至少不能写出灵动的小字,所以它可能专用于写大字,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拨镫法”。

    “拨灯”的意向和运笔的实践表明,只要悬肘、指尖按照四指握笔的基本姿势,可以自如而有力地写字,就能够达到梁松斋所提到的“拨镫法”要旨。这是笔者写小字的姿势,加以练习就可以做到。

    “拨镫法”毕竟科学地调动了手臂,使写出的字儁拔、灵动,但悬肘之后手指到底是不是像梁松斋说的那样很别扭地掐着?

    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一法六传一百多年,走样并不奇怪。而且实践证明手指若要自如、有控制地驾驭毛笔,就应该选取一个类似自然“拨灯”的姿势,而悬肘的部分的确是有用的。

    (未完待续)

    春分花树看摇落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中)

    董其昌的罗生门

    董其昌名号补遗

    盛唐那次饯行——一首四联回文七律

    英雄儿女

    “晚来风味浓于酒”

    对镜梅边新雪多

    莫言夏衍余秋雨

    《饮冰室诗话》的佳句(全)

    快雪时晴添曙色

    书法的几重身影

    多学元章访晋贤

    “衰”应该念cui吗——回乡诗考补遗

    悬肘小字的样子

    异体诗的意趣

    上海深秋纪行(中) ——悬肘法四证

    上海深秋纪行(上)

    黄庭坚口中的“上水船”

    何监的临别诗行考

    明治汉诗(全)

    台湾行散记

    仙客刘诸城(上)

    试向樽前问霜色——三救解析

    米芾心法——《海岳名言》

    什么是文人字

    为什么学习书法要懂点格律

    点彻人间夜半灯

    翰墨宝筏——思翁大展巡礼

    摊卷添灯写压纹——落笔的规律

    故园权作少年游——昆明饮食

    不添烟柳也春山

    书法核心的字眼

    四联对仗的清明茶诗

    哪个才是宋徽宗

    云在青霄水在瓶——禅机和书法的疑案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无公则无南宋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明珠就性赠襄阳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盲写的状态

    酒后的状态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下)之“拨镫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e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