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范文专栏论文管理论文
中部六省工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_聚类分析

中部六省工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_聚类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2019-03-06 05:31 | 被阅读0次

论文摘要:中部六省工业竞争力总体水平较差,且各省发展不平衡,本文选取中部地区主要工业指标,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中部六省分为三大类。

论文关键词:工业竞争力,中部地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引言:

中部地区跨经两湖平原、黄淮平原及鄱阳湖平原,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81个地级市,土地面积102万km2,占全国10.7%;人口3.61亿,占全国28.1%。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南,北傍京津唐,南临珠三角,是资源要素西进、东出、北上和南下的必经通道和枢纽。尽管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中部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部崛起,工业发展是核心,据2007年统计数据计算,从产业结构来看,中部地区第一、第二、第三所占比重分别为:14.50%、49.45%、35.9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要落后于东部地区(51.76%),且中部地区各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各省水平差异明显:山西占60%、安徽占44.7%、江西占51.7%、河南占55.2%、湖南占43%、湖北42.6%。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中部六省的工业竞争力,客观评价各省工业发展差距及其原因,可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1样本选取

选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中部六省作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部分工业主要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用计量方法对中部地区工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研究方法

选取各省主要工业指标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n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新的指标体系可很好的解释原来n个指标,并通过新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各省工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计算出各省工业竞争力的排名,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省按不同工业竞争力分为3大类,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工业发展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分析过程

3.1对各工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第1步:选取各省主要工业指标,分别为记为X-X:企业单位数(X)、工业总产值(X)、工业增加值(X)、资产总计(X)、流动资产合计(X)、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X)、固定资产原价(X)、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X)、负债合计X)、所有者权益合计(X)、主营业务收入(X)、利润总额(X)、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构建原始数据距阵,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可得表1。

表1:各省份标准化后的工业水平指标(数据来源:《中国2008年统计年鉴》)

第2步: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排成的矩阵进行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的成分为主成分,由表2可知有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而且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6.693%(﹥85%)。

    本文标题:中部六省工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_聚类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banbao/vjscq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