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794806d8fed800b6.jpg)
上中学,到了万倾碧波的大湖旁边,住校,离家远了。爸爸妈妈总是不断电话叮嘱:要照顾好你自己。
都说,这个城市,四季如春,“腊月无雪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可一到夏天,也有短暂的炎热。
期末考试,又要来了。背着大书包的我,为了试卷上那个“好看”的分数,读书常常读到:“三月不知肉味,不知水味”。
学校的食堂,天天就是老三样:米饭、肉、菜。也吃腻了,没有了食欲。于是,就去找我最喜欢的米线吃。
我约着同学,把学校门口的每家小吃店,都“视察”了一遍,找到一家最干净、人最多的,试吃了一下。不错,就是这个味道,是正宗的小锅米线!
我,于是,把这个好吃的美食,推荐给了更多爱吃米线的同学。从那以后,我们每天都去这家米线店报到,一日三次,雷打不动。
对于小锅米线,这种中国式的南方快餐,我天生就有着偏执的酷爱,早餐吃、中餐也吃、晚餐还吃。反正,一日三餐地吃,左吃右吃,都吃不怕。何况,人家还做得这么好吃!
从此,这家米线店,迅速被我们炒热炒红了——每到饭点和夜宵时间,都排出长长的两路纵队。
年轻的老板和老板娘,手脚麻利,待人和气,笑容也更灿烂了。在吃米线这条不归路上,我们,从此再也不孤单。
对于我这个吃货而言,喜欢吃,就一定要学会做,而且,要学到位,做到极致。
小锅米线,最讲究鸡架和大棒骨熬制的高汤,其次是鲜肉末,接下来是爆醃酸菜和豆尖韭菜的绝妙配合,最好选择新鲜的粗米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20103157ffb241c2.jpg)
先煮鲜肉末,沸腾再放米线。起锅前放豌豆苗和韭菜,除腥提味。最后放点酸菜,再加油辣椒。一锅一碗,鲜香美味,微带酸辣。
长长的暑假,回到家,买来专业的小铜锅,无数次尝试后,我成了家里,众人捧在手心里的“小锅米线王”!
都说:没什么事情,是一碗小锅米线解决不了的。这是真话!自从煮起了小锅米线,家里更是一片祥和热闹。
因为吃了我煮的小锅米线,好朋友又送来一口小铜锅,说是“交学费”,顺便来学习做法。我两锅同时开工,这样,我又成了“双锅王”。
你以为“王者”就那么好当?原材料就是特定的那几种,没有恰到好处的比例和恰如其分的火候,能做到“人吃人爱”?
吃货的成长,就是:从去哪家饭店吃,变成了去哪个城市吃。
我出国读书了,离家越远,吃的西餐越多,越是思念家乡的美食——思念那种舌尖味蕾上的执念,思念那种大脑记忆里的幸福感,更思念小锅米线。
妈妈又打来电话说:“好好吃饭?吃饱了肚子不想家!”
我走遍了中国城的中国超市,找到了干米线,自己醃了小瓶的爆醃酸菜,还买来豌豆泡发出豆苗,齐活!一锅慰乡思,一碗熨乡愁,我又“活”得下去了。
英国海鲜丰足,外国朋友又不擅长吃辣,所以,每次聚餐,每次野炊,我就用三鲜小锅米线,又征服了我的英国老师们,也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同学们。
以至于毕业典礼的晚餐,大家都不去吃学校准备的冷餐,而是排着长队,手上各备好一个碗,在围观我表演“小锅米线”,在等待着米线新鲜出锅的那一刻!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349b9c4ea6b6fabe.jpg)
【5班】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