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吃早餐时,大家刚坐下来,心心就不高兴了,嘴里念叨着:“臭姐姐,臭姐姐”,而且还动手推姐姐。姐姐一方面觉得自己委屈的不得了,另一方面也不纵容她,于是就呈现了一大早的家庭战争。
我一开始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心心如此情绪,旁边有个声音说,“她就是这样的坏脾气,爱欺负姐姐”,我并不赞同这个声音。因为心心的词汇量有限,语言表达也不流畅,所以大人难理解她。
01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场景分析来看,姐姐是坐了我的位置,所以心心才会骂她、推她,让她做回自己的位置,把位置还给妈妈。
于是,我尝试与姐姐调换了位置,心心瞬间也安静了下来。相信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不少见,如家庭成员穿错了彼此的鞋子,用错了彼此的碗等,都会引起“小管家”的不良情绪行为。
02
那又怎么来解读孩子的情绪行为呢?
0-3岁的孩子,更容易因外界的环境变化而产生情绪波动。这个时候的孩子最容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敏感与依赖,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他的情绪也会产生变动。
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正处于秩序形成的敏感期,当发现秩序被打乱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出现不安、焦虑与烦躁,局限于语言的表达,所以会出现哭闹的情绪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避免用权威性的语言及恐吓,来制止孩子胡搅蛮缠的行为。
03
怎么来引导?
首先,尝试先理解孩子,切忌用责骂的方式达到让孩子安静的目的。
建议大人先将孩子抱起来安抚,让孩子感觉到爱的温暖,同时孩子的情绪也因此不会往上波动;
其次,做孩子的容器,允许孩子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
这时候的做法有两个:一是抱着孩子,让他将痛苦的情绪宣泄出来,等待他慢慢平静下来;二是一个人的情绪很难出现同时两种,如既开心又伤心等,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伤心的情绪,最好的替代是开心情绪,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替换孩子的情绪。
最后,尝试了解原因,协助孩子解决问题,避免再次发生同类现象。
待孩子情绪完全平静时,再回到情绪波动的场景,或者与孩子沟通交流,尝试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情绪的爆发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及帮孩子解决 问题,避免再次发生。
以上就是正确的引导方法,读懂孩子的情绪很重要。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我们就会以权威的语言,如通过责骂来要求于制止孩子的情绪发泄,使孩子安静下来,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的内心会感到恐惧,极度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感觉不到爱,重要的是还被压抑了自己的情绪,这样极易将孩子推向没有安全感、自卑、胆小、懦弱甚至抑郁的孩子。
反之,如果我们读懂孩子的情绪发展奥秘,有了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那么孩子不仅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被爱、被包容的,重要的是对于孩子今后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了解孩子情绪发展的奥秘,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至关重要的。
不过还有重要的一点需提醒父母们,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情绪之前,建议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些情绪行为也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毕竟孩子的效仿能力是超强的,而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孩子好的榜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