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母亲就把我拿男孩子养,头发都剃得短短的,穿着也很男性化。于是我就把自己当成了“假小子”,喜欢和男生玩各种刺激、冒险类的游戏。那时候我们对读书没什么概念,对学校也没啥好感,日复一日的数着钟表混日子,自然对学校的记忆就少了。只记得同学关系很单纯,富孩子不炫耀,和穷孩子一起玩,穷孩子也不自卑。人都蛮“傻”,真的对财富不敏感。一学期结束后书全部拿来玩游戏,或者拿来“赌博”。
最期待的是放假,或者是下午放学,因为下午放学后的自由时间最长,我们的组织活动才能够尽兴。当然,如果下午有什么行动,我们会在中午时就先通知小伙伴放学后到秘密基地集合。一些需要的工具也会提前找个隐秘处藏好。即使没什么行动进行,我们也会到秘密基地集合,然后成群结队的走在田埂上大摇大摆的回家。
一个村子就那么大,100多户人家,我们老爱晃荡,到处拾荒,把破铜烂铁、铁丝之类都收集起来,再挖几坨泥巴子,“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奶粉盒是很稀少的,拾荒时如果捡到装奶粉的铁盒,那个心情阿,跟捡了钱似的。铁盒两边各打上一个小小孔,然后用一根长长铁丝线串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手提的铁桶。我们走哪里的提着它,一边到处晃荡一边往里面加火柴。等到烧的差不多了后就把从自家带红薯放进去烤,如果没得红薯就到附近地里去挖来烤,虽然大多是半生半熟的,但是那个味永远在那里。冬天铁桶还可以用来烤火,放学还没回到家我们的手就都暖和了,那时候大人都感到很奇怪。
我们也不是天天游手好闲的,有时我们也会去山上捡捡蘑菇,拔拔笋,砍个柴......走上一小时的路程去摘个茶叶,第一次去摘茶叶时,母亲给了我一个布袋子,还蛮大的,我摘了半个袋子的茶叶,我老高兴了,屁颠屁颠跑去跟我母亲炫耀,母亲说:“你先别高兴太早了,到时候看吧”。结果茶叶脱水晒干后缩小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一。
当时家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只有到晚上时我们才会围成一团看看电视剧。我很庆幸我的童年并没有被电子产品所占据的,年少所有的小伙伴和嬉戏带给我的回忆远远超过了电子产品给予我的快乐。而今的时代,贫富差距缩小了,科学技术先进了,电子产品接连不断,包围着我们,四、五岁的小孩就已经会使用手机了,街上、公交车上、课堂上都有低着头玩手机的人。
电子游戏开始变成童年时期最长久的朋友。不可否认,有许多时刻都是这位“朋友”陪着我们度过的。网络是把双刃剑,就如世界上很多东西的存在一样,有利有弊,过度了,就会产生危害。现在的孩子接触智能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已经比我们还精通了,童年又何谈为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