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因缘顿渐明,六根互用自关情。
朝菌草履曾无意,升级智能稍有成。
设计迷思当悚惕,次元翻转漫峥嵘。
前尘或得归含藏,终结轮回到几生?
*佛陀说众生是由名、色组成的聚合,这个名色略分为五种类聚--五蕴。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
* 六根互用: 佛教谓六根清净者﹐任何一根均可产生他根的功能﹐迭相为用。如耳视﹑目听之类。
* 含藏:即"八识田”中的第八识“含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MIT 物理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 Max Tegmark
MIT 教授,人工智能专家 Max Tegmark 的这本书上线仅一天就登上美国亚马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类”书籍排行版首位,引起人工智能社区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始终对人工智能持保守态度的埃隆马斯克也在推特上发文,表示此书值得一读。
作者认为,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信息(软件)决定它的行为以及硬件的蓝图(Life is a self-replicating information system whose information (Software) determines both its behavior and the blueprints for its hardware)。也就是说,世上熙熙攘攘,一切众生相不过都是在处理信息罢了。
而如果我们把生命看做一个操作系统,那么地球这个开发者大致开发了三个大版本的生命,生命 1.0(Life 1.0)、生命 2.0(Life 2.0)、生命 3.0(Life 3.0),其中,生命 3.0 的版本还在开发和测试中。
生命 1.0:硬件和软件都只能演化,而不能设计的生命(Life where both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evolved rather than designed)。
如细菌来往糖分浓度高的地方移动,是刻在它们基因里的,而它们无法违抗基因的行动指令,设计自主的行动。同时,它们的硬件,也就是“肉体”,也是生而固定的,除了突变演化这一条路,他们不能自主地设计自己的硬件。
生命 2.0:硬件只能演化,但是软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设计的生命(Life whose hardware is evolved, but whose software is largely designed)。
等到人类有了语言文字,生命总算到了2.0版本,可以主动的更新软件了。我们有自主的意识,虽然这个意识也会受到基因的控制,但是自主性要比细菌之流要强很多,我们可以学习,更新我们的软件,甚至主动挑战基因对我们的限制,比如说马拉松、蹦极、头碎石碑。等到工业革命,算是到了2.1版,可以部分的更新硬件了(如器官移植、干细胞3D器官打印),但还是很有限的,毕竟大脑不能换,或给大脑打一针就能精通十八国语言,也不能在后背上长出一对翅膀让我们起飞。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就基本没变,只是加强我们的观察世界的视角,比如望远镜显微镜。
生命 3.0:不仅软件可以设计,硬件也可以被设计的生命(Life which can design not only its software but also its hardware)。
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生命进入了3.0时代,既可以更新软件,也可以通过在不同平台上的运转,可以通过使用更多的计算资源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也就是主动的增强硬件。也就是说Life 3.0 形式的生命将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完全摆脱自然进化的束缚”。
这种新的智能将是不朽的,并将在整个宇宙中扩散。 这将是一种我们尚不知道的生命形式。 但是,这到底是生命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为一名物理学家,Tegmark 可不是关于生命的感伤主义者。在他看来,普通人的生物性智能与自我维持的机器智能之间没有任何有意义的、道德上的区别。
作者在书中,对于“智能”,给了这么一个定义:达成复杂目标的能力(Ability to accomplish complex goals)。
定义很简洁,但是“复杂”该如何界定呢?美国科学家梅拉妮·米切尔(Melanie Mitchell)可是写了一本书《复杂》来解释“复杂”这一件事,可见对“复杂”的定义可没那么容易
书中是这么做的,首先将目标任务分为三类:
物理类(Physical)
社会类(Social)
技术类(Technical)
在物理类的目标任务中,抬重物运东西,机器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了,而且对于修修补补的工作,则还不如人类——你大概就能推测出来,你的 iPhone 碎屏返厂以后,是人工换屏修复的。
在社会类的目标任务中,机器在各类游戏中已经完全战胜了人类,目前在翻译领域也似乎即将超越人类。
在技术类的目标任务中,特别是记忆、计算等一类问题,机器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人类。
然而,虽然机器在这么多方面超越了人类,为什么它们还是让我们感觉不够智能呢?因为这些工作还是太过单一,人类有更为复杂的工作——多线程运作的项目,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无法胜任。
得益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科学家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的工作,他绘制了这么一张图,来描述不同任务的复杂程度。
这张图叫“人类能力景观图”,它把人类各类能力的难度看做是不同的海拔高度,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浸没低地的海洋。每克服一种任务,那这种任务所处的地段就会被海洋浸没。
我们来看,像围棋、机械记忆已经在海平面以下了,驾驶、投资、翻译这些已经岌岌可危,管理、摄影、编程还比较安全,而著书、有价值的艺术还是人工智能遥不可及的目标,而人类能力的顶峰,就是科研探索,不知何时会被人工智能征服。
所以说到这里,你估计已经感受到人工智能与每个人的关系了——它会抢走你的工作!如果你不想成为二十年前的打字员或者五年前的地图小贩,那么你必须要关心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当然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在期盼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考虑如何克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然而,生命 3.0 带给我们的疑惑不止于技术,还有伦理。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普及之后,汽车撞人应该追究谁的责任?乘客?制造商?还是,汽车本身?
如果汽车本身可以承担交通责任,那么我们就要给它买保险,那么既然他能买保险,是否就应该被允许拥有“私人(车)财产”?
既然拥有了“私车财产”,那么他是否应该被授予投票权?
还有人工智能武器 --- 会极限地放大人性中的恶魔!
如果……推到最后,你会发现,人工智能似乎和人没什么两样了。
Max Tegmark 之前的一本书《Mathematical Universe》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份未来世界的前景,也许不友好的人工智能会最终把Life 2.0时代的人类毁掉。。。 但文明会继续,如果地球能依次逃过核战争、气候变化大灾难、小行星撞击、超级火山爆发而摧毁的劫数哈,到太阳变成红巨星最终把地球吞噬掉,还有70 - 100亿年的时间--- 不过我们无需担心了,这毕竟是一个数学推演的宇宙 --- 是Life 3.0以上的智能需要去考虑的事。。。
Life 3.0 后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