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33449/33db28cc09de4e04.jpg)
一觉醒来,天高气爽,才觉兵荒马乱的半学期已经成为过去。虽然这几天还要准备做节目的稿子、寻找健康课的素材,但至少现在没事,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假装工作不存在,甚至可以就当今天已退休,于是就有了一种又要开启新生活的轻松。
我悠然自得地赖床,等饭上了桌才慢腾腾起来,细嚼慢咽地品味每一口煮鸡蛋或者煎馍片,让小咸菜的滋味留在感觉里慢慢回味。然后发现:生活如此美好,因我不善思考!
我很为这个发现欣喜。这或许就真的是我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秘诀。为什么要思考呢?耗神费力还徒增麻烦,任谁也不会愿意!或许,我们的大脑就不是为思考而生的。前几天黄河涯发生了火灾,幸好无人伤亡。当事人回顾当时的情景:一家人吓得摸不着手机、打不出电话、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老师吓得睡不着觉……据说,消防车来的时候房子里的东西都烧完了。在惊慌失措里,挽救人们生命的是思考吗?不是,是大脑的直觉!可见,大脑的本能是自我保护,是尽量减少消耗地维护自身安全。
就我们的教学来说,教材呈现的,更多的是内容,而不是方式。考试考的也是内容,而不是方式,所以我们给出来的那个答案,往往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且从小学上到大学,我们所面临的前提、假设都是确定性的,一件事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件事最起码能找到一个最优的答案。面对这样的状况,别说是学生,就是我们自己,恐怕也倾向于省心省事地节省大脑的能量,不思考。
我不想、不愿、不善思考。于是就把以前积累的资料都复制到了电脑文档里。上节目需要吗内容,就复制一段拿去讲;于是考试前一天就循着以前的经验,带领学生把课文和园地顺一遍,还把重点句子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练一遍。然后第二天刚好考到,看着卷子上都有进步的成绩,就仿佛他们的水平真的提高了。
我的不善思考还表现在关系处理上。期中考试期间,班主任把学生的状态拍照发到了班级群。我监后半场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守着班主任,表现大不相同。人很欢脱,成绩却还是那样,甚是有趣。就也拍了个同款发了上去,结果招来了家长的不满。我马上对这位家长能及时沟通、提出建议表示了感谢。她的做法其实一点也不“乡村”,甚至比“城里”更“城里”。而且她比我们强的地方就是,她对孩子很上心而且在思考。她的提醒,让我察觉,在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方面,还真就没有城乡差别。学业差别在于,城里学生家长逼得紧,心理问题更多。
说了半天,什么是思考呢?大多数人的思考恐怕就是逻辑推理。比如,今天某某惹我生气了,我想起他昨天怎样怎样,上次怎样怎样然后推理出他一直就和我对着干的结论。这是思考呢,还是整理了一堆偏见呢?这样一想,我不思考果然获益良多。别人的肯定我就坦然接受,享受成就感;别人的批评我就虚心接受,肯定对方的感受和立场,感恩还有人给指出新高度。
不思考的好处就是,避免用逻辑思维重复偏见,刚好保持了敏锐的感觉并坚持客观。怪不得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傻人有傻福,果然还是有根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