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8青春勃发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8青春勃发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04 17:52 被阅读0次

青春勃发

唐代的集体人格在主调上不是那种满身汉服,满口国学,无视外部世界,无视时代变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唐代的集体人格中能够明显找到北方大漠狼烟的成分。孝文帝曾下令要求鲜卑族贵族与汉人通婚,现在看来最明显的血缘成果了。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都是鲜卑人,李世民的皇后也是鲜卑人。结果,唐高宗李治的血统3/4是鲜卑族, 1/4是汉族。

这个让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都骄傲的唐朝,他的皇家血脉竟然是这样的构成。

如果说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人士都被习惯的统称为胡,那么在唐代,汉人胡化极盛,一时大家不仅听胡乐,吃胡食,而且在人生格调上也转向轻健勇猛,用李白的诗句来概括,就是“儒生不及游侠人”,就连最文雅的王维也十分赞赏这样的青春性,想他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胡化是在冲破狭小心理空间之后对生命力的高度活化,这种活化是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中增加了呼鹰,挥鞭,仗剑,杀虎等强悍的气息随之而来。衣服也开始流行小腰身,连女子化妆也以“髻堆面褐”为时尚,也就是把发髻竖起来,不再做鬓角装饰,也不再追求脸白唇红,反而故意以深色涂脸,还把嘴唇的颜色涂得更深,近似黑色。这一系列细节都在崇尚豪爽刚健的野外行动风尚。

唐代集体人格最诱人的就是这种青春气息。这种青春气息我们在诸子百家中没有见过,他们总是显得过于老成,在秦汉王朝也没有见过,在那里,即使是年轻人也被巨大的社会职能掩盖了年龄。在魏晋名士中倒见过,但他们过于凄美而短暂,总是昙花一现,唯有在唐朝青春勃发成了主要的人格特征。

唐代集体人格中的青春气息,让他们一直保留着学习的心态,于是处处有发现,时时有好奇

举一个最小的例子,唐太宗非常热爱书法,就拜了老师,跟着书法家虞世南认真学,写来写去,总觉得那个戈字偏旁的斜钩写不好,一写就顿。有一次,他写了一幅字,又碰到了一个戈字偏旁的字,就干脆把右边那一半搁置空着。

没想到正巧虞世南来了。就顺手把那个戈字添上去了。唐太宗回来看到自己写的这幅字很满意,就拿到了魏辉面前说:朕总算把虞世南学到家了,请你看看。

魏辉看过后说:学得最像的,是那半个字,戈字偏旁。

唐太宗听了一惊,叹一声,真是好眼力。

这件有趣的小事让大家领略了初唐时候的文化氛围,唐太宗、虞世南、魏辉这三个当事人的心理都很健康。

堂堂一代皇帝还谦虚地拜师,而且学到艰难处也不避讳。

这种学生做派的最后成绩当然不错。唐太宗被评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的第一书法家,第二名是宋徽宗赵佶,第三名是武则天,李世民的儿媳妇。

唐太宗的这种学生做派还表现在他与玄奘的交往上。他总是以老师相称,一次次拽着玄奘的衣襟说,我与老师相见太晚了,没有来得及对佛教做更多的贡献。他甚至不无天真地请玄教做官,玄奘摇头,他也不勉强,这哪像一个权势盖天的皇帝呀。

由此可见,在唐代集体人格中,生命力高度活化,从表面看是胡化,从内里看是青春气息的勃发。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中国文化课》青春勃发有感

    我看《中国文化课》,看的很慢。因为拦路虎太多。而这拦路虎不是生字生词,而是几乎每段话,都会引起我诸多感慨。 这书,...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脉》读书感悟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时间久了,再次翻阅,感觉很陌生。(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8青春勃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v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