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15岁,18岁,22岁,这些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毕业,而现在的我正处于21岁向22岁过渡的这一年,不知道为什么很害怕25岁的到来,似乎我过了25岁就不再年轻。如果我考上了研究生,上3年的学,那三年后的今天我就不再年轻,如果那时候的我还单身,如果那时候的我对未来依然茫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昨天看着空间里高中时期青涩的照片,以及逐渐脱离稚嫩走向青春期的13岁的弟弟都让我想起18岁(大学)之前的自己,有点感伤我怎么就这么失去了我的青春期,不知道为什么感伤,大概是因为没有留下现在想来让我很值得骄傲的事吧,稀里糊涂地就过来了,就像我的大学。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和我差不多的想法,自从上了大学,空闲时间多了之后,就很容易回想当年,而忘记当下的自己。也许多年以后我又会翻出大学的照片,感慨“我怎么就这么失去了我的大学时光呢?”,我害怕这是个死循环,让我走不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4628164/321776283d71d97c.jpg)
真的是越大越念旧,有时候会心血来潮看自己的说说,从最后一条翻到第一条,看着时间轴从2020变成2014,这些年就在将近200条的说说里流逝了。底下有很多朋友的留言,以前常联系现在不联系的,以前联系现在依然联系的,和后来联系的,有些对话现在看来很有趣,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笑了。现在的自己不爱私聊,更爱在朋友圈和说说下面评论几句,你来我往地,简简单单。我发现,当我有一天想要看看和某个朋友当初的聊天记录时,它们都没有了痕迹,但我并没有刻意删除,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爱截聊天记录的图,原来你不去刻意保留它们都会随时间消逝,不像朋友圈、说说、留言。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大学四年,时间很多,干的正经事却很少,翻翻相册,那些感动还在,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睿尔口语班了,那种纯真、活泼、多元的气氛是我在后来很难碰见的,认识了各个大学的朋友,在快乐中学习、合作,这种感觉也是量子读书社带给我的,但它更偏向交流。那段时光无拘无束,身边有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后来的支教,更偏向纪律性,毕竟是一个小team,需要组织性,所以自我放飞和发挥的空间并不大。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很棒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4628164/18d8826a85eaab42.png)
现在的我戒掉了微博,爱上了豆瓣,喜欢在豆瓣里扒想看的影视书,看完之后评个分记录一下,这样连看电影都成了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我还喜欢看豆友发的话题和日记,诸如工作、恋爱、婚姻那些事,现在的我好像更热衷于现实话题,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生活的,爱关注会画画、会烘焙、分享生活的人,我也听到很多人的心声,譬如工作很累想要辞职,谈到一场不满意的恋爱等等,帖子下面会有很多豆友的分析和建议。别人的经历就像一个个故事,听完之后也不需要启发,就是单纯喜欢那种生活感,大抵是我的生活过于平淡,没有什么值得纪念吧。
我应该提醒自己,最好的年纪永远在当下,不要眷恋过去,时间是向前走的,永远不回头,我也应该这样。22岁的我要思考怎么把毕业论文写好,怎么在国家线出来后及时联系调剂,保证自己有个可上的研究生学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这才是我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4628164/97f5d417c3f30ed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