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的良寙取决于许多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是否具备教学所需的相关”知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而这个因素可从Lee,S. Shulman所提出的教师知识加以分析。
Shulman所提出的”知识”,我个人倾向于解释为”广义”的知识,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就是”知能”。从教师知识来看教学时,重点着重于”老师应该先了解什么?应该先具备什么能力?”这样的教师知识适合用来解释学校教学,我个人觉得也适合用来解释企业及一般团体的教学。
Shulman于1986年在说明教师知识时,从”教学中的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角度分析,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内容知识。Shulman并将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区分为学科内容知识(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学科内容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及课程知识(Curricular knowledge)等三类。
1987年Shulman进一步完整的提出七项教师知识,他认为这七项知识是最低限度(minimum)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
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学科内容所需的相关知识,是教学的背景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超越学科的一般性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知识。
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
关于课程设计与发展的相关知识。
内容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专属某特性学科或专业内容的教学法知识。
学生及其特性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关于学生的背景与特性之知识。
教育情境脉络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
关于班级、学区、政府等情境文化的知识。
教育目的、价值观及其哲学与历史背景知识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purposes, and values, and their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grounds.)
关于教育目标及其他价值性的相关知识。
上面所提出的七项教师知识,不仅适用于解释学校教师所需的知识,也适用于解释企业讲师在教学时应具备的知识。
简单的说,若将教师的知识视为讲师在教学时应了解的事,那就应该包括下列几件事:
1. 教师要了解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含金量”来源,是课程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本来就应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钻研,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负责任”态度。要教授一门课程,当然要了解的课程内容。
这里所说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的基本知识,以及学科(或专业)内容知识。课程的基本知识,包括教师要了解如何适当安排课程内容的多寡、顺序与结构。此外,教师要能深入了解课程的专业内容,就”传道、授业、解惑”而言,这是授业的范畴,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少部分讲师在学习完某些课程之后,就开始教授起那个课程,对我来说,这是有点风险的,因为不是学完某些课程,就能拥有教授那些课程的能力。课程的讲授是需要”底蕴”的,教学时要有足够的课程内容知识作为背景知识,这一点不容妥协与质疑。
2.教师要了解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被理解”与”被接受”,也就是说教学方法能提升学员的学习成果与提升学习动机,让教学变得”有趣”,并且进一步促进课程的”有效”。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知识,以及学科内容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包括教师的表达、各种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案编写)等。此外,学科(专业)内容教学法是指各个课程所需的特定教学方法与架构,这部分除了学校教师的师资培育过程中会有相关的课程外,在企业的课程中,较少有此类知识的教导与研究。
3.教师要了解学生特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先备知识,并且依据不同的学生特性,进行”适性教学”,并且”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特性主要是作为调整教学设计及课程内容之用。
关于学生特性的认识与了解,可参阅”了解学生特性”一文。
4.教师要了解情境脉络
教师教学时不仅要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学时的内外在环境,也应该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情境脉络”,包括教室外部的”大环境”,以及教室内部的”小环境”。大环境中的教育政策方向,以及小环境中的校园文化与教室气氛,都会或多或少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学时不能”埋头苦教”,也不能”闭门苦教”,要随时注意及关心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改变。
5. 教师要了解教学目标
“没有教学的目标是空的,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与核心。教师教学时应该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或者了解课程的主要目标,并且依据目标安排课程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
教师要能有”自知之明”
除了上述五项”了解”外,综合来说,最根本的部分就是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要有对自己是否具备教学知能的”自觉”,也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上述的教师知能,若要再简化说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我们可以直接比较CK、PK、PCK等三种知识。
CK专业内容知识
PK一般教学知识
PCK 专业内容教学法知识
这三种知识最重要的是PCK,也就是教导某一课程所适用的教学方法,虽然名为PCK,但PCK不是同时拥有CK及PK就能拥有的,也就是说,PCK ≠ CK + PK。PCK可以归纳自教学经验,也可以由教授相同课程的老师彼此相互讨论与研究而来。
就我个人的观察,受过正规师资培育的学校教师,在CK、PK、PCK等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学习与了解,因为在师培过程中会有相对应的学习课程。
CK:各学科相关的课程
PK:教学原理、教学设计(其实广义的课程知识也包括在内)
PCK:各学习领域的教材教法
然而,就企业的课程来说,讲师的CK、PK、PCK就很容易因人而异,因为企业讲师并没有完整的师资培育过程。坊间的企业讲师培训课程,教的多半是PK,讲师必须内化这些PK后,将PK与自己的CK相互融合,找出适合自己课程的PCK,这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教师教学时应具备的知能虽然很多,但这些知能对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来说,具有关键性的决定力量。
参考文献:
Shulman, L. S. (1986).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4-14.
Shulman, L. (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 1-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