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个农村妇女,倒不是个没文化的妇女。
我外公是个教师,四个子女都念了书。我妈高考时本来考上了一所大专,但因为被当地一个有权势的人冒名顶替,失了读书的机会,外公为此后悔不已,自觉对不起我妈。
我妈第一段婚姻不幸,她不顾亲人的反对跟心爱的男人没领证就住一起了,结果那男人家暴、辱骂,婆婆也看不起我妈,我妈孕期还苛待她……生下个女孩也不受重视,最终我妈忍受不了逃回了娘家。
后来别人介绍我爸妈认识,我爸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他虽是小儿子却不受宠,家里也穷,好大年纪了也没个对象。我妈也没什么可挑的了,就这样嫁给我爸,过了不少年苦日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131/20c6e7409bcf402e.png)
年少时爸妈都在外地打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关于童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四处流落在亲戚家,从大伯家到小姑家,从舅舅家到外公家,亲戚家孩子们多,我倒也乐得有个玩伴。
六七岁的时候,爸妈回来了,妈妈给我买了手镯、新衣服,还带回来了一个柚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柚子,当时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记得它奇异的香味。跟爸妈见面的场景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妈妈带的这些东西,这是记忆里她少有的温柔时刻。
再后来弟弟出生了,爸妈将所有的宠爱给了他,我至今记得自己给弟弟搓尿布的模样。我比弟弟大七岁,弟弟两三岁的时候,我也不过八九岁。农忙的时候,爸妈在地里劳作,我背着哇哇大哭的弟弟去找妈妈。乡下的土路本就不好走,小小的我背着几十斤的弟弟,那段路真长啊,我走走停停……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131/aa745c3c88f215b9.png)
印象里妈妈一直嗓门很大,声音又尖,言语也刻薄。小时候念书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想法:以后要走得远远的,离她越远越好。
后来我果真去了大城市,找了一个外地的男友,妈妈曾激烈的反对,整日以泪洗面、绝食,吓得我不轻。妈妈哭着跟我说,她以前因为穷吃了多少多少苦,不想我再遭她吃的罪,我虽然心疼她,可就是爱惨了男友不愿分手。后来经过亲戚们的劝说,我妈最终放手。
只是现在的我跟男友相处的样子,真的好像我妈对我们家人的模样,大吼大叫,动辄就发脾气。我明明最讨厌我妈的大嗓门,讨厌她尖酸刻薄的言语,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竟也成了这个模样。当男友不听我话、给我添麻烦时,我多次重申不起作品时,我就会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跟个疯子没两样。
当自己冷静下来反思时,真的很讨厌自己这副没品的模样。我喜欢的是奥黛丽·赫本那样美丽端庄的模样,而自己则跟心目中的女神相差甚远。虽然好歹念完了本科,一发起火来却跟个乡下泼妇没两样,看来修养这事跟学历还真没什么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131/36a80684bad822e2.png)
从小在那样的家庭长大,爸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都不会说什么漂亮话,甚至心眼比较粗,不懂得呵护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而我有了委屈也不愿跟我妈说,只是一心想要逃离她,我发誓不要变成我妈的模样,然而反观现在的自己,跟她还真没什么两样。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一样,她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赵美兰模样,我也活成了我妈的模样,只是我才24,我还有机会改正。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131/d6160ab25aca8ed7.png)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一样,这里所说的影响也不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占据一部分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
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就要深层次追寻自己坏脾气的原因。脾气从哪来?为何会发脾气?发脾气解决问题了吗?还是让局面更糟糕?一层层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我发现我之所以喜欢大吼大叫不过是用尖利的声音掩盖自己的无助,我不喜欢事情超乎我的掌控,我和我妈一样控制欲强,小到牙膏怎么摆放都要计较,这样活着真得太累了。
而对于男朋友,他本就是和我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他不是我捏的泥娃娃,我不能让他往东就往东,我有命令他的权利,他当然就有反对的权利。当他不按照我的要求做事时,我跟他大吵也好,动手也罢,他心里依然是抵触的,我依然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明白这一点后,我意识到了温柔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那些不动声色不需花费太大力气就能把事情解决的人,他们的力量远比吵闹暴力强的多。也难怪《甄嬛传》的叶澜依说:“温柔刀、刀刀割人性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131/9730cc7ff8e3f50c.png)
奥黛丽·赫本依然是我的偶像,我虽然不能优雅如她,但我会努力向她看齐,慢慢学着收敛自己的暴脾气,慢一点,再慢一点,多包容一点,慢慢地好好地过好自己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