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宜过度诠释

作者: 煮盐呓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23:46 被阅读0次

首先要说,重读两论原文,还是收获满满:

- 要想知行合一,一定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 持续的进步来自于从静态的知行合一,到动态的知行合一。

- 从特殊到一般(归纳),从一般到特殊(演绎)。前一个闭环是静态的、切片的,更大的闭环(挑战)来自于动态的现实。

-矛盾的法则,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要想提升思维能力,一定要对《矛盾论》有很好的理解和应用。

- 对于一个事物如果我们没有看出来它内部对立统一的矛盾(tradeoff,最常见的就是利弊两面),是万万不能说我们理解了这个事物的本质的。

- 理解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了问题的同一性,才能推动问题转化,“求同存异”,从已知到未知。

正如曾国藩的治事之道:“治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有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 一丝之含混。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要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不信不从。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综核一次。”


但还是忍不住要吐个槽:

本来好不容易接受了读经典借助于“拐棍儿”解读,可以帮助自己吸收,而不必纠结于元典,因为当下的自己可能力有不逮。但本书作者的过度诠释让我发现解读也要仔细筛选。

我不需要你们宣讲毛的理论有多正确——我不认为他正确就不来读这本书了。我需要的是帮助我理解毛的理论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应用的。

无奈,可能真的是因为它是一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吧。

相关文章

  • 经典不宜过度诠释

    首先要说,重读两论原文,还是收获满满: - 要想知行合一,一定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 持续的进步来自于从静态的知行...

  • 冬天不宜过度运动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

  • 彩礼是“礼”,不宜过度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

  • 生在天地间,做人,于己,无愧于心;于天地万法,应正气长存,善恶仅

    《菜根谭的智慧》经典名句解评(二十八) 原文: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译文:...

  • 【经典品读】——用人不宜刻

    【经典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选自:《菜根谭》。 【经典注解】 贡谀(gò...

  • 《今日简史》阅读笔记-7

    第8-9章P119-145,重点回答以下问题: 1.第八章谈到了宗教的过度诠释的问题,由于过度诠释造成的对于现实生...

  • 孩子的事情不宜过度宣扬

    宝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孩子,我也晒过,幸亏没有把孩子的真实姓名晒出来,孩子的事情晒多了,别人知道得太多,反过来会给孩...

  • 学生不宜被过度指导,老师不宜被全民指导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王勉曰:“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以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

  • 不要过度诠释别人的动机

    我们可能经常会觉得很多人都很坏,都对自己充满恶意,比如在职场你觉得好像总是有人攻击你,对你不友好,这个人很坏。 但...

  • 茶性俭 不宜广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茶性俭朴无华,茶性收敛,不宜过度畅饮,应适可而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不宜过度诠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ue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