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钱分门别类为:奖金,保险,消费,意外之财。
行为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账户"。
你会小心的使用你的工资账户,但对奖金这“意外之财”,却像个盲人一样,大肆挥霍,一点都不心疼。
直击要害,我发现许多人都有这种现象,平时抠抠缩缩,但只要是在麻将桌上赢的钱,毫不吝啬,吃饭,会所,真的像花别人的钱一样。
岂不知,打牌30年,各赢各的钱。牌桌上就没有赢家一说,你赢的还是你的钱,只不过是在别人兜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我们对待金钱有心理账户,他们的位置不同,用法就不同。
这不是和时间一样吗?
时间也有“心里帐户”,用在学习上的,用在打游戏上的,用在无效社交上的。
那么哪个账户分配的应该多一些呢,哪个应该消户,这不也是一种选择吗?
钱具有可替代性,也就是说这一块钱和那一块钱是完全一样的。当你在挥霍自己的奖金,拾到的钱,赢来的钱时,必须按停止键。并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仍然还是我的钱,钱就是钱,没有其他区别。
那么时间呢,时间能可替代吗,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账户呢?
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市,从这点开始做起
2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在篇幅在积累,只要能够用文字把一件事情描述的清楚就行了,不必搜肠刮肚苦哈哈的凑字数。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
它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积累到了,自然也就有的写了。
奇怪,以前就有这个念头的,但到现在才实践起来。
刚开始写出50个字就算多的了,这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真实的,没办法的。
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是追求华丽的词藻,又要追求各种技巧,这时无论怎样写,都是达不到满意的,因为你追求的东西你还不配得到。
越是追求完美,就越是不完美,你可能会迷失了,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写了。
这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以前总是从书本里边看到,有的人半夜起身写稿,现在也理解了,那是压不住的思如泉涌呀,那涛涛地灵感把你从床上拖拽起来,你迅速的拿起笔把他们其他本子上,唯恐第二天醒来会把它忘掉,因为你心里知道,这些能够打动自己的音符才是最好的。
来到这个阶段,如果体会到了写作就是简洁说人话,那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因为有了节奏感,才会有持续性,因为有了持续性,才会有了长期。
下面我分享一个南极考查的故事。
当时有两支队伍,一个叫阿蒙森,一个叫斯科特。
阿蒙森不管天气好坏,每天28公里左右匀速前行。而斯科特,天气好使劲跑,天气不好睡大觉,结果天气好时很疲惫,天气不好就抱怨,整个队伍最后牺牲在返程中。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节奏感,导致最后放弃了。
做事情一定要着跑马拉松的节奏去完成,不要去追求百米冲刺,不要去追求短暂的结果,因为这一生很长。
人到中年毛也稀了,皮也松了,而大脑却进步了。
罗胖说:哪来的中年油腻,只有中年的懈怠,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