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46009/706c0e54162cf36a.jpg)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他东西南北风。
几首郑氏原创小诗,便刻画出亦官亦民、亦庄亦谐的千古一人郑板桥。
“一兰一竹一石,有香有节有骨。”
“写取一杆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论做人,他提出“难得糊涂”:
“聪明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报也。”
论画画,他超越苏东坡的“胸有成竹”,提出自己的观点-----“胸中无竹”,认为画画意在笔先,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各不相同,应设法用手尽量去表达胸中之竹。
他画竹,人越老,竹子越简洁清瘦。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他提出丑石理论,他说的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丑,而是雄、秀,没有人为打磨痕迹,纯粹天然,耐人寻味。
他画的石头极具个人特色,画面正中间往往是一柱擎天,雄浑朴拙,如国之栋梁,天之柱础,实乃自身理想之寄托。
他手下的每块石头都被赋予生命和灵性,这些石头总是有美有丑,有头有脸,有骨有肉,与他一起嬉笑怒骂,诗酒风流。
他手中的竹,瘦硬挺拔,如其为人,品质高洁,宁折不弯,傲立于世。
正因为这样特立独行,又才华横溢,亲近百姓,他终于赢得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喜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7446009/43b9647eff3ad8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