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斧》:参加周公东征,侥幸生还,由感而发。
-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激战中砍坏了斧头,方形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平定四国叛乱。可怜我们这些人,也是非常命大得以生还!
-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激战中砍坏了斧头,齐刃凿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国得以教化。可怜我们这些人,得苍天佑护结局多么良善!
-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战中砍坏了斧头,独头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国安全和平。可怜我们这些人,劫后余生福禄无边!
斨:斧的一种,方孔曰斨。
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
皇:同“惶”,恐惧。
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
我人:我们这些人。
斯:语气词,相当于“啊”。
孔:很、甚、极,程度副词。
将:大。
錡: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
吪:感化,教化。一说震惊的样子。
嘉:善,美,好。
銶:即”锹“。一说是独头斧。
遒:团结、安和之意。
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豳风》为先秦时代豳国
民歌,共7首:七月、鸱
鸮
、东山、破斧、伐柯、九罭
、狼跋。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6e99ccccd15478d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