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人品尝美食讲究个正宗和地道,比如小酥糖,大家只认徐舍豫和泰;而讲到小馄饨,也必推崇湖父周震馄饨。
那徐舍小酥糖是我从小到大的至爱,而周震馄饨我专程去"追星″过,但真的是无法消受,齁咸齁咸的,而且往汤里兑水也无济于事,因为是汤里馅里一起咸,那盐加的起码是我平时口味的三四倍,吃了后嗓子就像被腌制。但我仍"痴心不改″,仍喜欢四处去尝鲜和探寻美食。
吃早餐,我喜欢上街去点上一碗小馄饨,搭上两个小笼包,干稀搭配,皆是美味,吃完喝完后那叫一个舒坦。宜兴城内小笼包做得有名的几家店我全都吃过,仍不满足,仍四处在找寻名气更响亮的小笼包子店。
网上查询,打上关健词:小笼包,你就会发现,宜兴市内张渚小笼包名气最响,而张渚二马记小笼包是由网红推荐的。
心动不如行动,那天休息日早上,我驾着摩托就向张渚进发,早春二月的天气,仍是春寒料峭时,最低温度-1度,沿着宜张公路一路狂奔,听着那寒风在头盔后吹成的哨音,驾着摩托车像一颗子弹般的在风中狂飙突进,那是在空调汽车里无法享受到的另一种爽快和刺激。
早就做过功课,那目的地很容易被找到,红底黄字的店招也十分醒目,上面明晃晃的四个大字:二马记馒头。不用多想,就这里了,但那店主肯定是个"老古董″。
原来宜兴和苏南地区人们的认识里,万般皆馒头,肉馅的叫肉馒头、菜馅的叫菜馒头,没馅的呐?当然就叫白馒头。但改革开放几十年下来,大家也颇受"大北方主义″的影响,开始把有馅的叫成包子,小笼的自然就叫小笼包,而今少有人再叫馒头,但二马记店招上的馒头两字依然倔强。
说到这里,诸位会讲:"你想吃就吃,怎么那么多废话″,好吧,我就讲吃。那二马记馒头店是两开间的门脸,进门就是操作间,就见着几位大爷大妈正在忙碌着。我开口问道:"最少能买几个小笼包啊?″众人回过头,投来的目光中有了几分异样,道:"都是买一笼八个的″。入乡随俗吧,一笼就一笼,但我平时吃小笼包惯于配上一碗小馄饨。这人家店主早就料到,店里给你备有豆浆。
扫码付款,刚要坐下,又被喊住:"拿姜丝啊,还有白糖′,没办法,大概进了他店,那客人就像上了流水线,每个程序和细节都必须严格按照店主要求。

取了些姜丝和白糖坐了下来,正想着,白糖是做啥用的?拿它拌着包子吃吗?这时,大妈给我端上了一碗豆浆,一看豆浆,心就一凉,三元钱的豆浆用了个四寸小碗装,用调羹估计舀不出个五勺子来。
期待着还会有惊喜吗?当然!当"惊喜″端上桌时,我就觉得"于众不同″,那小笼包外形特别像汤圆,是圆的,而我平时吃的是锥形的。这怎么说?锥形小笼包的底部会装满着卤汁。
只能试试了,先开窗,后往窗里倒醋,保正每一滴醋都被吃掉,怕吃完后留下一碟子醋,会被店主大耳刮子抽。当然这是玩笑啦,这就是本人习惯的吃法罢了。
但开窗后尝到的汤却不是卤汁味,而是一股泔水味,这怎么回事?是我与众不同的吃法惹的祸?好吧,我就不加醋吃吃看?再夹上一只慢慢品尝,这小笼包的皮却很僵,全没韧性,像和面时没有发开,肉也不鲜、也没弹性,更没卤汁。那我吃到的泔水只能是那醋了,再仔细端祥,那醋却比我们平时吃的醋颜色上淡了许多,闻闻也没有酸味,更没有香味。

不敢吱声,那醋就谢谢,不用了,不说香醋了,连那街上最便宜的老陈醋都不如,难道是勾兑的?无凭无据,不好妄加判断。
一口气把其它的包子全部吞下,昂首而出,告辞!
回来的路上,我就想着一个问题,他这包子,是特意为我做的吗?不是!肯定平时就这样,那为什么网上那些网红会特意推荐呐?我需要客观分析,也有可能有些人就喜欢这种口味,这也未可知。但更有可能的是营销手段,也许这"老古董″背后有后辈为他摇旗呐喊,正常!正常!但我真心无意去黑任何人,我一直觉得,我吃过的城内人民路上那家和盛源小笼包,确实好吃,而且卫生也十分让人放心。
如此说来,网络上二马记的赞誉,和那增重四十斤后再"励志″减一百斤的手法,完全是"一丘之貉″,就是一种恶劣的商业噱头。也许我这文也是变相的小骂大帮忙,你也非要一证真伪,特意去尝上一笼,这不就正中他人下怀?去不去,由你自己决定吧。
东氿听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