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书成文在函谷关,函谷关尹喜偶然看到“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大惊以后拜师老子,并求得道德经五千言。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是老聃总结的“道”。
有句话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有时候对自己看的过高了,在自然规律眼里,也许就一句话:别逗了。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挺不容易的。钱包的空虚,单身的凄凉,以及不断稀少的发量像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对事物本质没有足够的认知,就会被这个世界欺负。
我们想仁义立身,良心永存;温暖如初,真心不负。环顾四周,却无倚仗之物。
唯有《道德经》,无论谁翻阅这泛黄的书卷,借着睡前的灯光,仿佛都能听到先哲对宇宙的理解。
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江湖上有种解读:“道是很玄妙的,能说出来的不是真正的道”,乍一听好像很玄妙,其实没有道理。
我们想透过老子学万物规律,不是透过道德经脑补玄幻小说,所以我想说一下我的理解:
古代句读没有标点,第二个“道”和“名”当动词用。
是说道的思想,是可以被实践的,但并不是并非永恒不变的,会随情况变化而变化;世间万物是可以被感知的,但这种感知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境遇改变而改变。
举个例子:在恋爱的过程中,真正的“直男”对女朋友所遇到的所有事情只有一句话:多喝热水。
致命回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喝热水”有问题么?有一部分问题:“肚子受凉”喝热水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因为吵架生气了难道也要喝热水么?因为工作矛盾有些烦闷也要喝热水么?
直男,可长点心吧。
所以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喝热水,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但是并不是永远能解决所有问题”。
日本著名小说家三岛由纪夫曾说过:“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到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与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
这与我们老子所说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不谋而合。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定数”就是“没有定数”。
生活,瞬息万变,哪有什么永恒,不过都是镜花水月罢了。
成年人,你习惯了么?
②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万物的源头从混沌中来,被感知命名后又衍生了万物”,多么浩大的世界观。
仿佛能看到那个下午,骑青牛出关的老者,右手一划,对着后代人说:喏,这是混沌宇宙。
眇(miao):没有边界。
徼(jiao)有边界。
当人们没有欲望,眼光就更广阔,程度更深刻;而当人们有欲望,视野反而变得局限。
就像登山有两种境界:起初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后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生活不好不坏,工作不进不退,心情不急不舒。好像没有什么波澜,又好像处处都是暗礁。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开车上路,除了我,其他感觉都没考过驾照。
当我们身处社会,又怎么独善其身。如果不能独善其身,又怎么能有大格局呢?
有时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没有任何胜负得失的欲望去看待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也是一种智慧。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理智,是为了看清真相③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世间万物,“有名字”也好,“没名字”的也好,都是符合宇宙规律的。“道”囊括世间万物,是理解万物的关键要点。
吃饭喝水,工作休息,都是“道”,因为它就是万物基本规律。
这是理解世界的入口,注意,是理解世界,不是修仙。
所谓“道”学,生活里爱家人,工作上与同事和睦,在外面保护环境,这些都是“道”。
正如《庄子.知北游》中东郭子说:“道最低水平能提现在哪?”庄子说:“在小便池里。”
道,就是生活。
④
朋友,岁月未曾饶过你我,你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生活有无数阴霾,但我们相信终会从中透过一束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倔强,希望。
读老子,读道德经;读万物规律,读宇宙洪荒。
每天一章,我们一起读。
夜深了,睡吧,祝你好梦。
“道”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