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无定河中游,“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其米汁淅之如脂,故以名城。”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历来作为屏蔽关中的北方边境防线,至明代仍属于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府,两千多年来,战争不断。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即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之句。
春秋时期此地归属游牧的狄人部落,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早年曾流亡狄国,并娶了狄女。晋文公即位后,狄人降晋,此地即归属晋国。战国时,三家分晋,此地由魏国统治,魏在此建立上郡。三国以后,上郡被羌人占领,再次归属游牧部落。南北朝时北周在此设立银州,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一直维持着银州的建制,故米脂又被称为银州。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1038年)建立西夏国,兴建米脂寨。米脂寨位于宋夏边境,几经易手,北宋末年,宋朝收复米脂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此地即归于完颜金国。成吉思汗伐金,取得米脂寨,从而设立了米脂县,一直到今天。
陕北有句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家喻户晓。此谚的源头据说始自三国,因为三国第一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即是米脂人,而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即是绥德人。三国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米脂也就成了全国闻名的“美女之乡”。
米脂盛产小米,也就是五谷之一的粟,据说米脂的女子皮肤细腻、白里透红,就是因长期食用米脂小米而得。米脂小米也是历代王朝的贡米。
米脂历史上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闯王”李自成。李自成世代居于米脂,小时给人放羊,后来机缘中成为银川驿卒,虽然仍处于社会底层,但好歹衣食无忧,李自成很珍惜这个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将会以勤勤恳恳的驿卒身份走完一生,娶个婆姨,生几个孩子,孩子也许还是小时放羊长大了做驿卒。当时陕北干旱引发饥荒,再加之官员腐败,克扣赈灾银两,饥民生活无着,被迫揭竿而起,首领高迎祥自称“闯王”率众起事,瞬间席卷了陕北。此时的李自成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比上不足,但还算安逸。但很快李自成的小日子就被打破了——崇祯皇帝即位了。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历来被认为是“非亡国之君,而逢亡国之时”。即位之初,即打击惩治阉党,流放“九千岁”魏忠贤,励精图治,勤政廉洁,史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了。照理说这样勤政有道君主,自是不会亡国自缢才是。然而,崇祯皇帝性格太多疑,太急于求成,对臣下严苛猜忌太重,在位十七年,撤换了五十多位宰相,还说朝廷无可用之人。又频繁更换领兵将领急于求成,以猜疑而冤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再加之前代皇帝挥霍亏空和辽东对后金的战事胶着,国库空虚,军费又激增,不得不提高捐税,崇祯年间加税不断,而且除正税之外,又加征辽饷、剿饷和练饷,合称“三饷”,以至于老百姓将崇祯称为“重征”。以此而看,崇祯实当亡国之时,亡国之君的名声也不枉了。
为了充实国库,除了加税开源外,崇祯还实行了节流,措施之一就是裁撤驿站。驿站就是古时的情报站,古代交通不便,通讯往来全靠驿站,如今竟然裁撤,完全是自毁耳目,真不知崇祯皇帝当时是怎么想的,贪官污吏满朝廷,却拿小小的驿卒开刀刮油水。崇祯二年(1629年)裁撤陕北驿站。二十三岁的李自成失业了。此时的陕北正闹饥荒,饿殍遍野,失去生活来源的米脂汉子李自成为了活命,被迫投靠了“闯王”高迎祥,做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