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提升有4个阶梯:
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无知有能
以学习英语例,解释这4个阶梯。
- 无知无能就是连ABCD都不知道的能力状态,你可以想想,大部分民国时候的人他们的英语能力就是处在无知无能这一级阶梯的。
- 有知无能就是你知道这个音标怎么读,例如你知道舌边音r是这样发的: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后部,舌的两侧稍收拢,贴住上齿龈的两侧,双唇略张开并收圆 ,但你就还不会发出/r/这个音 。你知道这个句子的语法是怎么回事的,在写文章时却不一定能写出个定语从句。
- 有知有能就是在你知道这些知识之后,能够使用出来,你可以准确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能够写出几个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但可能不是很熟练,用起来有点费劲。
- 达到无知有能的阶段,即用英语交流已经达到自动化使用水平。就是说,你可以在边用英语交流边做菜,还能洗洗碗,而不至于说英语的时候还要想想语法,还要琢磨这句话说得到底对不对了。
那我们的能力提升过程可能是怎样的呢?
如果处在无知无能的状态,想要往有时无能这一阶梯上迈进,我们就要多学习知识,比如看书,听线上课程,请教老师专业人士等等。
如果处在有知无能,要往有知有能这一阶梯上迈进,可能就需要多进行刻意练习,例如在说英语的过程中,多注意/r/这个音,别一不小心就念成/l/了(因为汐米是南方人,不会发/r/)
再往无知有能的阶梯迈进,就要多重复训练了,直到你的这项技能能够自动化完成,不用多耗费脑力。这个境界就像是张三丰教无忌太极剑法时,张无忌说 “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
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721法则——在学习的过程中,用10%的时间输入知识,用20%的时间和别人讨论或请教老师,用70%的时间实践,从有知无能的阶段往有知有能的阶段迈进。
与“10%”对应的能力提升建议是:避免“知识过载”。
如果你有过那种看完一本书,但还没琢磨透,又想翻另外一本书的经历,那你一定有过那种“我知道啦”的快感,一种“不行,我想要知道更多”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习惯挑别人的毛病——“你比较擅长发散性思维,但说话逻辑不太通,尝试听听结构化思考这门课吧,我觉得你会有所收获的。”这背后其实也是一种“我知道啦”的快感。这种快感似乎在控制我们,破除这种快感,就是避免这种知识过载,行动起来。
与“20%”对应的能力提升建议是:一定要获取反馈。
可以找到这个领域的导师,让他手把手地教你,或者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让他给你行动建议;要是找不到导师,就找这一个领域的标杆或对手,去琢磨他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做的和他们做的有什么差距;如果连这个都找不到,那就自己做自己的镜子,每天写训练日记,记录下来你觉得今天训练重点和昨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训练效果?今天呆在舒适区还是学习区?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成长记录,这就是你的能力提升反馈记录。
与“70%”对应的能力提升策略是:在学习区刻意训练。
做那些着手起来让你觉得有点别扭的事,用写每天三件事举例,在舒适区练习就是写下三件事情是什么,在学习区练习可能就是用if...then工具想想做这三件事情的时候可能遇到什么障碍,然后应该怎么做;也有可能是用结果思维思考三件事,写下三个结果而不是三件事情。
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刻意训练这一条路是漫长的,我们要让一个训练点进入自动化运作到阶段之后,在开始另外一个训练点。例如,先训练自己用if...then工具写三件事,达到可以无需费力思考就可以自动化完成的程度后,再训练以结果思维写三件事,那不是两个训练点一起来。
1分求知,2分讨论,7分实践可能是提升能力策略的最好比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习可能变成了:7分求知,2分讨论,1分实践。我们似乎想要用了解更多的知识,想以此取代践行。你只要观察一下,我们一天看多少推送专栏,听多少书,再看一下对于这些输入的知识我们践行了多少,就知道自己在提升能力时的学习比例是怎样的了。
提升能力,我们依然强调耐心这个态度,求快就不配做高手。
以上为汐米的学习笔记——古典《职场MV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