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10条让你生活、工作得心应手的时间管理技巧!

10条让你生活、工作得心应手的时间管理技巧!

作者: b09447f6a28d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19:33 被阅读46次

1  好讨厌,那就换件不那么讨厌事来做

高考前老师都会传授一系列备考技巧,其中一定会有这么一条:

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跳过,把容易做的完成再说。

其实工作上也是,如果一件事不是最紧急的,但又真的讨厌,那就先做那些不那么讨厌的事——等到最后再来啃硬骨头。

这其实也是情绪管理,就像看丑的东西久了,就先看看帅哥美女,自然心生愉悦而且,在当天任务完成一大半的背景下,人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2  先完成,再完美

有些朋友追求完美,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这当然很值得鼓励。但他同时容易陷入到纠结的状态,结果 80% 的精力都奉献给 20% 的工作,而且还不能确定这 20% 是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面对纠结,不妨先认怂,简单先应付,把整件事完成。等到房屋的雏形已成,再来做精装修。这样便更能水到渠成。

比如在写文章时,一开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内容先塞进去,然后再来润色词句,1000 字左右的稿子,一般一个小时就能成稿。

3  找到兴奋时间段

一天 24 小时,但并不是每小时的价值都一样。比如一般上午 10 点时候,人会更疲惫,效率更低。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找到自己的兴奋时间段,把核心的工作集中在那段时间完成。

以我为例,比较兴奋的时间一般是上午 10 点半到 12 点,下午 4 点到 6 点。而晚上 10 点左右情绪会比较激动,一般会倒上一杯梅子酒,然后开始码字。

4  不兴奋的时间点做储备工作

我有个习惯,如果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就会去逛下图片类和设计类网站,这跟平时写报告的工作完全两个世界,算是让大脑做个深呼吸。

但是,这也不是白干。在图片类网站上,如果有喜欢的,就保存下来;在设计类网站上,遇到不错的案例,就存到印象笔记里。

如此,以后做 PPT 什么的,便可以马上找到配图,并设计版式。

图片库

5  并不是每条微信都要及时回复

我们总是习惯于「讨好他人」,但其实,并不是每条信息都那么紧急。特别是在兴奋的时间段里,任何一秒的打断都是莫大的浪费。

所以此时如果有微信过来,我会马上判定是否重要又紧急,如果不是,那么看完后马上标注为「未读信息」,等到兴奋感褪去之后再回复。

6  多花时间在逻辑梳理上

很多人习惯于打开 Word 就开写,打开 PPT 就开做。结果是,写到一半,没想法了,然后就呆滞在那。

其实,就像公司发展要有战略,做事之前也要有想法。在开始之前,明确思路,分哪几步,每一步大概有什么内容,这个清晰了,下笔才容易水到渠成。

7  拆分任务的标准是:能否执行

有些事情,看起来像任务,其实那是目标。比如找资料这件事,看起来就像任务。但当开始做的时候,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但如果,把这件事以「渠道」的维度进行拆分,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例如,从以下渠道搜索:

公众号

知乎

研报

官网

行业网站(如虎嗅、融360)

知网

微博

淘宝(是的,这也是个渠道)

8  及时套路化

大多数事情都能分解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那么,如果是重复性工作,那就可以总结成操作指南,每次有条不紊开展,便可节省很多时间。

例如,写报告这件事,一般来说都是:先说明问题,然后分析 PEST (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背景,接下来做对标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动作,再结合自身情况给出方案。

实习时候做的催数据指南

9  充分利用工具

如果嫌写东西费时,那就借助语音转文字工具,例如「有道云笔记」「讯飞输入法」都可实现。

如果嫌每天搜集新闻的渠道太多,那就利用「即刻」一类的工具把信息源整合,一并阅读。

如果嫌手绘太麻烦,那就用「幕布」「Xmind」等工具梳理逻辑。

如果嫌排版麻烦,那就利用「Markdown」来快速实现。

科技的作用不就是为了我们节省时间,更好地生活吗?

10  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成长

2016年年末,刚开始准备考研,总觉得身体里充满着洪荒之力,每天拼了命地看书,于是——再而衰,三而感冒。

后来,每周都强制让自己玩半天,每天也拿着相机在学校里拍拍花花草草。反而效果更好,在枯燥的生活里,也有点小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条让你生活、工作得心应手的时间管理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t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