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会生发出新鲜的认知。它有可能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动机”。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感知—印证式阅读,这更强调学生被动的感受。老师满堂灌的教法。而整本书阅读的思辨读写更强调学生变为主动的思考者、判断者和选择者。它将批判性思维与思辨性阅读推向前台。从混沌的整体感受,笼而统之的整体把握,印象式的瞬间感觉与个体感受,才子式的直觉感悟,走向理性。趋向分析与论证、思辨与评估。它的深入开展,或将带来课程与教学观念的震动,带来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促使我们反思习以为常的文本解读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
于我来说。整本书阅读不是件难事,可是如何教的深教的浅教的思辨,这是一件艰难的需要好好揣摩的事情,整本书阅读的思辨读写进入课堂,学生如何接收,如何表达,这都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并不简单。
比如说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讲过很多遍,更多是从我的角度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去分析去讲解,从重点文言现象到蔺相如的美好人格品质,从未思考过别的解读。可是学生们有不同的认知,也许是趋于理性地认知,学着从文本深处读出自己的认知,他是否过于看重和氏璧,而忽略了惹怒秦王的严重后果。可能会带来战争,可能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何去引导学生真正理性地分析这个问题,也许就是学生们会阅读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