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读书与书评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作者: 常乐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9-18 12:34 被阅读0次

01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有言,读来朗朗上口,孔子虚心求学,感召我们发现他人优点,从师而学。

孔圣人金玉良言,每个念过学校课本的人都耳熟能详,明白,不就是看别人优点吗,然生活中是这样的:

“他懂什么,看他那个屌丝样儿!切!”

“小屁孩儿跟我讲什么网络营销,我都做了大半辈子销售了,用你来教我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他是靠家族企业起来的,我要该个好爹,我也是个大老板。”

“我就见不惯他张扬的样子,有一个能说俩!”

……

诚然,如果是这样的看法,我们做不到以人为师。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不够好的地方,甚至很嫌弃,不要说找“师”,不生鄙夷就不错了,谈何以其为师?他都不如我,跟他学个鸟啊,“三人行”中必是括弧除他外的。因为讨厌一个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为一个人的资历浅你根本看不上眼。

然孔圣人学有大成,又如何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并向其虚心学习择善从之?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碎片化学习》是一本教导大家如何利用碎片时间高效学习,实现自我成长的书,作者小山龙介身兼数职(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业务咨询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等),同时攻克很多职业资格考试,被称为“职场学习达人”,他在《碎片化学习》书中谈到职场学习:

“会学习的人,不是指“聪明人”,而是指那些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发现闪光点的人。”

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是成功人士的捷径。我们懂得向优秀的人学习会让自己进步,但有时对于学习对象却很挑剔。如上所说,我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三人中择一人师有困难,或者我根本不屑于向某某学习。

我有个朋友,原来很反感她的一个同事,我常听她说起:“我实在看不惯那谁谁,没什么真本事倒挺能忽悠,做事不靠谱,就靠嘴甜会说话。”朋友是个实诚人,自己是有一说一的直脾气,看不惯嘴上抹蜜的,“无奈我天天得面对她,看见她我就讨厌的不得了!”

这种感觉确实不好,讨厌谁只会让自己生烦,我跟她聊,“你说她没什么真本事,那她怎么做到在单位里风生水起的呢?”

朋友说:“会说话,能哄领导开心,逢人就夸,正儿八经的工作其实是需要别人去做的,她有的是资历而已。”

“哦,你觉得她会说话是个优点吗?”

“算是吧,我不行,我有啥说啥,不会曲里拐弯也不会逢迎别人。”

“那你愿意让自己也会嘴巴甜甜说话不惹人吗?”我很明白朋友直女癌的毛病。她沉思想了想,“倒也是,我该学学这方面的,我是那种实干但不会说话的傻瓜,人家是会说话当钱使的那种。”

“这不守着现成的师父吗?”我提示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人看优点,她有的你没有,放过那些你看不惯她的地方,什么没真本事善忽悠等,单看她优点,嘴甜会沟通,别人不都是傻子看不出真假,能说得动别人应该有点真功夫了。”朋友听了我的话点头说是,接下来多观察人家怎么沟通。

一月后再见朋友很开心的样子,聊天中发现她真是长进不少,说话懂得倾听不再抢话,甚至懂得换位思考,聊起那个同事她喊人姐了,说人家说话是有一套,当留意她沟通方式的时候,她看到了人家优点,原以为的随声附和其实是尊重别人,懂得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说人情商高,还特别会夸人,原觉得那姐纯粹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同样的事情到朋友这里,就不太懂得如何夸人。

同样带的实习生,那个姐带的实习生干劲儿很大很积极,她带的这个实习生被她批评过两句后,就再不愿跟着她加班了。她放下成见去请教同事姐如何调动新人积极性,同事姐告诉她很多小诀窍,多鼓励少批评,夸要如何夸,提建议要如何提不伤着别人……这让她长进很多。

放下成见,和你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人人可为师,谁都有优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放过身边很多学习的机会,别人有缺点不怕,人无完人,略过那些个看不惯,你留心把他的优点学会,你就赚大发了。

如果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其一自己不爽生厌,其二全盘否定别人,就丧失了向他人学习取经的机会。

朋友依然不喜欢同事姐爱张扬和夸大事物的毛病,但发现她会鼓励人的优点,虚心向其请教,不仅有收获,还不再生厌,多了包容,甚至多个朋友,而以往聚焦缺点“眼里不揉沙”,倒是亏了呢!

小山龙介说:“老师”不一定要是名人或十分优秀的人。只要身边的人让你觉得“他这个地方我应该好好学习,”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这不是没有节操,会学的人,一切都是学习对象,善于聚焦别人的闪光点,不放弃任何成长的机会,学贵有心,焉能不成?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02 拆书与“拆”人

学习不仅善于发现老师,发现任何一个你认识的人的闪光点,包括看书也要善于发现新知。

我们在读书中,尤其在进行同一主题阅读时,难免会看到两本书中的雷同之处,初始我会略过有些遗憾,感觉没看到新意的部分,书翻过后就被搁置书架打入“冷宫”再不读了。

幸好有一次参加拆书帮的免费送书写稿活动,当时得了本《快乐养育法》,大概翻过第一遍后,感觉和之前看到的亲子教育书籍有雷同之处,比如原生家庭教育、管控情绪、同理心倾听等,如果不是有得了书要写篇稿子的任务,按以前的做法,它就被略过了。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出:

学习能力越强的人越能辨析多个维度上的区别,所以具备内化和应用知识能力的一个表现,就是能够把附会的本能反应升级为界定新知和旧知的理性反应,从而能更深入、敏锐、清晰地理解新知,同时还能加深对旧知的认识。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于是细读第二遍,用我帮拆书学习法强调善于辨旧知得新知的理念,我瞪着眼睛找“披萨和大饼”的区别求新知,没想到意外得到很大的收获。

之前我只是浅层次地了解关于情绪脑和理智脑的知识,而在这本书里详细讲解了情绪脑和理智脑对我们的教育模式传承有多大的影响,这让我忽然发现《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到的非暴沟通四要素为何那么灵验。

原来其中的“只说事实不评判、表达感受和需要、再请求”的方法,其实是由情绪脑转为理智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评判、不指责”是避免情绪脑上纲上线,“体会感受表达需要”,是由情绪脑转为理智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效地处理了情绪,所以才会避免了暴力沟通种种,原来如此!

我只知道非暴沟通四要素简直太经典太管用,但并不知其所以然,当你忽然发现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对非暴沟通的运用原则就更加自如,这实在是个惊喜,另外还发现书中有关于离婚父母如何以合作的方式教育孩子等其它新知,并写了相关的稿子,投稿即中。

读书聚焦新知,犹如聚焦别人的闪光点,你必有所发现,对一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文章的逻辑结构或书中的例子,只要你用心,都会给到我们启发,关键是你要本着学不到新知不罢休的心理。经过这本书之后,我看书会给自己这样的意识,我不会在它身上白花时间,我一定有所学才对得起自己读书的付出,我是拆书家,它必须拆为我用。

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拆书法运用实在太得力,你可以拆书、拆剧、拆电影,拆出所获学以致用,你还可以“拆”人,“拆”任何人身上的闪光点。如此,人人皆可为师,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拆”之!接下来,你要“拆”谁?身边人“拆”遍了,你就是赢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知道拆书拆剧拆电影,你知道“拆”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xk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