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_U型理论学习小组聚会
2016年02月16日 19:00-21:00
上海恒隆广场2期20楼Ruby会议室
Anson,周靖,李伟,Jelly,谢珊,Goingbush,张竞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次聚会,最主要的内容是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去年的学习实践体会。
交流正式开始之前,Anson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U型理论谈及的4种对话模式,今天的分享交流将在3.0、4.0的模式下进行。
上半场
分享交流:这一年中U型理论的发展
- 你在什么时间、以及带着什么问题接触U型?
- 你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怎么证明你找到答案了?
- 其他的意外收获是什么?
周靖篇:
-
2013年接到了一个企业教练项目:客户的项目发起人对教练团提出的教练目标是:改变接受教练的高管的心智模式。
改变心智模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使用NLP或其它方法,但从使用结果看,发现很多方法是“单元式的改变”,不成体系,我比较懒,想找一个系统性的方法,可以系统性的去改变。
这个时候碰巧在邱昭良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U型理论的,当时就很喜欢这个U的模型,很快就拿来在我的客户身上开始使用,一面用一面看“U型理论”的书,越用越喜欢,很快发现好用不说,而且在左边功夫做足后,客户能自己顺着U的轨迹来到右边,改变自然发生。 -
在不断的实践“U型理论”的过程中,的确可以感受到一种“系统性的改变”,而且是自发的。
如何证明是有效的?
举一个例子,参与这个教练项目的一名高管,我给他布置的一个小功课,就是“每天花一分钟的时间,自拍一张照,拍好后自己看一眼”就这么简单。
一个月后我把他发给我的几张照片放在一起,明显的看到变化。项目结束快一年了,过年前,他给我发来最近的照片,并再三表示感谢。这一年,把他自拍的第一张和最近的一张自拍照放在一起,面部表情的巨大变化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一张喜悦柔和的脸替换了那张紧绷严肃不会笑的脸,我想不用多证明了。 -
意外的收获是:自己经常“穿针眼”,穿过针眼的感受真的是妙不可言,谁穿过谁知道。
李伟篇:
周靖老师提到的从“单元式的改变”到“系统性的改变”,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是在2015年接触“U型理论”。自己在做社群,希望通过社群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成长,便开始了解“U型理论”。
- & 3. 由于自己最近从刚刚开始学习U型理论,还没能弄明白“U型理论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周靖补充:这种“系统性的改变”,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轨道式的改变,就好像过山车一样。接纳——>悬挂——>穿过针眼——>发生改变。U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推动改变发生力量的力度。力度不够,会在针眼附近来回晃荡,改变不能发生;力度太大,相关人员会很痛苦,有可能承受不了这一过程。
Anson补充:假期里,我试着用一种简单直白的方法来向其他人介绍“什么U型理论”。可以这么理解,所谓“U”,就好像是站在一个山顶去看另外一个山顶。如果我们想要从这座山峰的山顶到达另外一个山峰的山顶,就要先走下山,才能再度登上山峰。这个过程就是“U”的过程。
Goingbush篇:
周靖老师提到的“每天给自己拍一张自拍照”带来很大的启发。这样的方法可以经常帮助自己检视自己。
-
2015年从一位做翻译的朋友那里知道《U型理论》这本书,被推荐来参加恒隆广场学习小组的聚会。自己第一次参加学习小组的活动,很受启发。刚好,自己9月份开始了一个创业项目,就想到自己可以借助U型理论,完成这个创业项目。
-
在进行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项目没有大的可行性,然而可以把它发展成另外一个可行的新方案。U的学习,可以使我的整个过程更加有系统。
-
意外的收获是:学习U型理论,让自己面对“如何取舍创业项目”这个问题时,自己多了一些衡量的标准。
Anso受到启发:听下来,“U”也像是一个地图,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接下来可以做一些什么行动。
张竞篇:
-
2015年参加拆书帮的活动,Anson带领大家学习《即兴的智慧》,知道了U型理论恒隆学习小组活动。自己是单纯的好奇,想要了解“U是什么”。
-
(无)
-
意外的收获:
◇ 学会“和他人同频的方法”
◇ 参加活动,从Willa老师身上学到:
(1) 有效的技巧,让他人打开心扉坦诚交流。
(2) 实践运用“社会大剧院”,令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渐渐呈现出来。
◇ 遇到疑惑:
“U型理论”是基于未来的学习。
在运用拆书帮学习方法的时候,发现“拆书便签法RIA”与“U”之间产生冲突。
【备注:RIA的学习方法,是在阅读书籍片段时,将片段中的技能方法与以往的经验经历相联系,把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技能。】
Anson回应:产生疑惑:学习究竟是应该”基于经验“,还是应该”向未来学习“?分享一段维东老师用”U“来讲解”正念“时的话,人的判断都来自于你的经验,但不要执着于你的判断,你的想法不是你。
谢珊篇:
周靖老师提到的“每天给自己拍一张自拍”,自己虽然没有拍自拍照,但是有在做类似的事情。办公桌上放了一面镜子,会时常看看自己此时的状态会是什么样子,提醒自己反省自己。
-
2015年底,工作上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遇到一些困境,在公司内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想到从外界学习来解决问题,当时通过李伟老师的绩效管理,知道“U型理论”并对此感兴趣,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难题。
-
& 3. 刚刚开始学习U型理论,还没有答案。
Jelly篇:
-
接触U型理论是机缘巧合。第一次接触U型理论,是2014年参加workface的年会时,当时钱恒廉老师用拆解汉字的方式来解读“U过程”的五个步骤“知-止-静-定-慧”,从这五个汉字是如何产生演化的过程,来说明每个字是在传递出的信息是“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应当如何采取行动”。那段解读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U型理论”,不过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就是“U”。
真正系统学习了解,是因为2015年1月份,公司CEO希望把U型理论与公司的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于是有机会参与到0.8版本的理论学习中。
而自己当时尚未想到某个具体的想要透过“U型理论”来解决的难题。 -
(无)
-
意外的收获:
◇ 工作之余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从学习实践“U型理论”中得到的方法,有效帮助自己解决小组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感触最深的是,“干预者的内在状况决定了干预结果状态”。因为相信这个理论正确有效,所以更加容易比以往做到反观自己的动作。
当遭遇困境的时候,较少去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对方需要做些什么,而是去考虑“我希望最终结果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为了实现这个状态,我需要做哪些调整”。
◇ 更大的收获是,积极有效改善了与父母的相处。
因为聆听技能有提升,沟通技能有提升,容易觉察到与父母沟通交流过程中,内心升起的各种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然后去平和地应对处理。
Anson篇:
-
接触U是参加沙龙活动从分享中听到的。
强生的一位HR总监提到,“我从U型理论中收获很多,但是《U型理论》这本书我没有看懂”。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书会让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也看不懂,于是开始阅读《U型理论》。
同时,还有另一个契机。我在公司工作满10年之际,从业务部门转换到HR部门。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职业领域,我在如何开展新工作上遇到难题,因为:
(1) 我以前没有HR领域的相关经验,部门同事在HR领域有多年经验;而我的职位层级高于其他同事,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分享经验给我。
(2) 公司中主流的做事风格是“推广成功的模式”。
我在公司工作的年限长于同部门其他同事,所以我熟悉的“成功模式”会多于同部门同事。涉及“模式”方面的争论中,我比较容易取胜。
这种情况下,我比较难突破。而U型理论是“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我想通过它在新的职业领域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公司自身也在进行组织变革,我想通过运用“U型理论”来减小变革时可能遭遇到的阻力,希望公司的文化变得更加包容,能够拥抱一些不同与变化。 -
U型理论对我是有效的。
公司同事开始逐渐接受“学习U型理论”这件事情。
我的工作方向也按照我的期望发生变化:由同时关注“组织绩效、组织文化、员工学习与发展、组织发展”四个方面,集中在“关注员工学习与发展”这个方面。 -
意外的收获:
◇ 坚持组织U型理论学习小组的活动,我不断结识新的伙伴;
◇ 我不是HR的背景出身,现在会经常被邀请去分享和HR工作相关的主题,话题都是跟学习有关的,比如“U型理论”、“拆书帮学习方法”。而在以前,我做分享的话题主要围绕“如何做好直销”。
下半场:
应主持人Anson的邀请,周靖老师给大家分享无菜单的料理。
缘起
春节期间,看了一本书《生命的神祕配方──兩位治療師談人生的精采與安靜》。很喜欢这本书,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二位作者就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事件中去感悟人生和自然法则。
书中有一段讲治疗师去度假,在朋友的餐厅用餐,朋友是个很与众不同的厨师,他为客人提供没有菜单的料理。
无菜单料理,意味着“没有固定的配方”,没有特定的做法,这就要求厨师全然的投入,相信自己,用心的去烹饪。书中无菜单的料理让作者悟出:自由就是打开双臂,不设限制,迎接各种可能性。
由此,我也学着无菜单料理的方式给自己做了一个《2016我的搭配》,具体的做法是:
先看看“我有什么”,再看看“加些什么”,然后看看“配点什么”,才能够创造出“我最想要的一个结果是什么”。
也请大家给自己设计一份2016的“料理”:
(1) 我有什么:天赋、优势、特性、擅长、技能……
(2) 还可以加上什么:潜能、想要培养的、未曾使用过的能力(也许自己具备但以前没有意识到)……
(3) 再搭配上什么:资源,工具,方法……
(4) ……才是我最想要创造的?
参考阅读:《生命的神祕配方──兩位治療師談人生的精采與安靜》
当大家分享《2016我的搭配》进入U 4.0的对话状态时,看到了一幅图像:
我有的是自己的头脑和躯干,加上四肢,再配上一对翅膀,就是一个天使,可以飞向自己的梦想。
结合U,我有的---就是已支持我站上一个山峰的所有优势,如果我要去到另一个向往的山峰,也许我需要些信心,需要些勇气,需要些决断下山去,这些都是加上什么的范围。来到谷底,休整一下,检查装备,再一次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优势或是能力可以发挥,能够自助到达另一个山峰,如果想快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那么再配上点什么呢,或许是新的方法,或许是找份地图,或许是需要一个向导,或许是快速的行动力…
当这幅图越来越清晰,大家结合自己的岗位开始生发出自己的工具。作为教练,我马上想到怎么用到团队教练中,用到个人职业和人生目标的规划中;Anson想到做成一个人的模型用来组织学习;做HR的李伟想到怎么用于客户与市场的开发…
哇,不可思议的生发出这么多的工具,而且都是如此的落地,如此的广泛和实用,这远远超出我的分享收获,真的是分享收获,借U的轨迹生发了更多收获。
爱上U,爱上分享就是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周靖
End
2016.02.17 初稿
2016.02.18 终稿
-----行-动-带-来-改-变-----
我们可以试着做做下面这些事情
-
** 透过阅读来增长智慧:**
— 《U型理论》
— 《U型变革》
— 《生命的神秘配方》
— 《指数型组织》
— 《复盘》
— 《即兴的智慧》 -
** 借由练习来释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 刻意练习,培养自己”3.0版本“、”4.0版本“的心智模式。
— 尝试每天给自己拍一张自拍,先坚持100天,再试着坚持365天。
将这些照片放在一起,365天之后看看自己的状态变化。
— 尝试填写下面的菜单,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独家生命配方:
◇ 拿出我的<u> </u>【天赋、优势、特性、擅长、技能……】
◇ 再加上些<u> </u>【潜能、想要培养的、未曾使用过的能力(也许自己具备但以前没有意识到)……】
◇ 搭配一些<u> </u>【当下的自己所缺乏的东西,比如资源、方法论、同伴……】
◇ 就可以创造出我最想要的<u> </u>【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景、梦想、目标……】
— 社会大剧院 -
** 通过探索未知来了解这个世界不同的切面:**
— NLP
— 邱昭良
— 拆书便签法RIA
— 隐喻辅导
— 叙事治疗
— 家庭系统排列
— 组织系统排列
— 海灵格
— 柏图·乌沙莫
— 克劳斯·霍恩
— 20/80法则的更多实践运用方法
— 神奇数字“7”的更多实践运用方法 -
** 透过与他人的积极互动来促进自己的实践与改变:**
— 定期参加U型理论上海恒隆广场学习小组(隔周周二19:00-21:00)
— 实践U型理论中的工具、方法论
去实践,去感受,去反思,去改进。
网友评论
「“单元式的改变”到“系统性的改变”」;
下面这个是感同身受,深深的共鸣:
「“干预者的内在状况决定了干预结果状态”」
「坚持组织U型理论学习小组的活动」
-- 请问有微信群吗?以及加入的要求是什么?
在你所组织的学习小组活动中,线下的分布在哪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