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过年。作者:殢东君殢东君
原文:算上去年,我己经四年没有正儿八经的过好年了。
点评:一篇好文章开头很重要,本文开头简明,没有花花肠子地摆设,却选择了一个没正儿八经过好年的时间作为切入点,让读者有了“为什么”的好奇心理,有了“追”文的欲望。
原文: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觉得过年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我们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玩一些好玩的。
那时的我们年级尚小,不知道贪婪为何物。去别人家,当主人拿好吃的出来,我们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裤兜里装的满满的,手里抓的紧紧的。还会在临走时心心念念主人家的红包,不论里面有多少钱,收到了便会很开心。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过年无疑是农村里一年最热闹的时候。
三十之前,各家忙于清扫灰尘,收拾杂物。母亲和婶婶们也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炸鱼、卤肉、做整晚,蒸包子......
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耐不住寂寞,便会到各家去。见到婶婶做好的食物,便偷摸地伸出来爪子。婶婶们是很大方的,见了也不会说些什么,还会主动给我们取好吃的。
大年三十,年长的哥哥姐姐去上坟,我们也跟着。要上坟的地方很多,大多数我都叫不上名来,只知道是我的祖宗,至于是哪一辈的祖宗,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上完坟回来,便会帮着各家贴对子,挂灯笼。
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也便有了过年的样子。晚上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唠嗑、娱乐。
大年初一,早起的一顿必是饺子。吃完过后,便准备去各家拜年,新年也便开始了。
逐渐长大,越发觉得没有了年味。
点评:这是回忆,也是乡愁文惯用的倒叙写作手法。叙述的都是我们经过的事情,没有华丽的语言堆砌,却让我们感受到曾经浓浓的年味,纯朴的乡情,乡俗。读起来就像自己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没有一丝“编”的痕迹。
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定居城市,很少回来,大部分年轻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过年而无法回来。大年30一起吃饭时,总会缺那么几个人。
我渐渐的不在期待着过年。我家也在城里,但每年母亲都会提前回去准备,在老家过年。
父亲的那一辈,兄弟六个,父亲最小,排行老六。大爸是个哑巴,没有成家,随四爸过,因此只有五家。
我这辈有兄弟七个,我排老五。老大是二爸家的,在我上六年级时便发生意外逝世。二爸白发人送黑发人,此后便安居城里,很少回来,一般都是过年时回来坐坐。
三爸搬进城里也有些年头了,起初一家还会回来过年,后来觉得麻烦,便不再老家过年了。五家便只剩下了三家。
五娘是个很能干的人,但四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了,五爸也因工摔伤,脑子是不清楚的。每年过年也在老家,但不会去准备些什么的。
四爸一家我不太喜欢,总喜欢占一些小便宜。五娘去世之后,他们也不在老家过年了。
这也是我母亲一直坚持回来过年的原因。不论是大年三十几家人回来上坟,贴对联,还是姑家的人来拜年,总是需要有人做饭的。
母亲心善,每年都回来。这也是我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最高贵的品质。
我渐渐对过年没了兴趣。大二放假回家,我便去家对面的餐馆兼职了,从回家的一两天起,干到正月十五。因此我也就没回老家了,但母亲依旧会回去。
在餐馆干的不错,后来大三大四还未放假,老板就会循循善诱,让我去他家继续干。就这样,在他家,我干了三年。
去年他也提前跟我说好了,但疫情的爆发,也就不了了之。这年,我是完完整整在家里度过的。
点评:回归到现实,通过白描的写作方法,阐明了为什么几年没过好年的原因,扣紧了开头的切入点。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格外的想家。想早点回去,昨天便匆匆的把手头的事做完,准备请假回家。
与母亲通了视频,告诉了她这件事。母亲不同意,对我说“你都把事情做完了,还有2天,你就待着吧,反正回来也没事可干。”我听了母亲的话,打消了请假回家的念头。
点评:这些其实是心里描写,通过简短的对话,描绘出母亲遵守承诺的形象。也说明了生活不易,自已想回家的念想。
今天依旧打卡上班,明天还有半天。我买的是明天晚上的火车。不知道这次回家,过得是怎样的一个年?
(2020.02.09)
点评:结尾不仅仅呼应了开头,更是写到一个还没过上的新年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发挥的空间。
好文章不是空洞的鸡汤文,它必须看得见,摸得着,就像你熟悉的,曾经经历过的。然后用情,用心,精致揉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