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尽管我早已深谙此话,可是每当我做起事来就好像自己的大脑不是自己的,永远不受自己控制。但是,经历了几件事,我把自己的大脑给"夺"回来了,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首先从练硬笔字开始说起吧。以前我写的字可用奇丑来形容,遇到要写字的时候,真是"丑媳妇不敢见公婆"呀!写完了即使别人未发表评论自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纵然别人礼貌性的夸赞一下,"丑媳妇"终归是"丑媳妇",窘态是在所难免的。在经历了N多次对自己的不可饶恕后,我决定"痛改前非",一股劲的投入到了艰苦的练字生涯中。一开始,我总在脑海中预想着要用多少时间去把字练好,每天要练多少字,所以,我每天都大量练字,最多的时候每天的练字量竟达一千个字之多,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后,我发现自己没啥大长进,收效甚微。这时我沉下来开始反思了:是不是技巧不得法?可是转念又想,练字练字,可不就得勤练多练吗?可这眼前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疑虑之际,"慢工出细活"突然就飘进了我的脑海,而接下来的练字过程我做到了能和蜗牛相"媲美"的程度,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慢镜头*3。果然实践出真知,我的硬笔字书写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让我有所感悟的是第二件事——阅读。N多年前,我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可是我没有正确地去培育它),然后我就疯狂地藏书啊!好像看见每一本都爱不释手,每一本都想把它带回家,看着两个大书架都快塞不下的"书山",我无数次自我安慰式的感到满足。可这种满足与"南郭吹竽"并无二异,直到N年后的今天我才顿悟,我把书君请回来却冷落了它太久,这不是"待客之道"。"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也许此时只有辛晓琪才能领悟我了。写到这里,细算一下,好像我痛改前非的时刻还挺多的,这是第二次。看着那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书山","鸭梨"那个大呀,就恨不得马上给自己下个"军令状"了。"一本,二本,三本……"人家最多一个月三四本,我于人家好几倍,连自己都惊为神人。我还跟我小家伙比速度,我这不合格的妈妈做了个错误的示范。《快速阅读后,你获得了什么?》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好像在对我"灵魂拷问"一般。我沸腾的心冷却下来,不再由着自己的思想惯性地向前滑。道理?我已大致知晓;扫盲?也已进行得差不多了;语感?也有了一定的具备了;可是仅仅满足于此吗?我还是什么都写不出来,像一个声嘶力竭的哑巴,我不愿做一个现实中的"哑巴",又做笔下的哑巴。我将阅读速度一如练字速度放慢了下来。经过每一次的反省之后,我的"蜗牛功"也练得出神入化,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主题,框架结构,像"陈年老酒"一样细细品尝。从"挤牙膏"似的艰难下笔,到"流水"似的笔下畅通,我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也再次总结印证了"慢就是快"。
陶渊明时代早已过去,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上演着这个时代的快节奏。谁能静下心来,谁能慢下来,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