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元春的要求,贾府在清虚观安排打醮,这对日常关在大宅院里不出门的女人(孩)们来说,就等于组织旅游,上至贾母,下至小丫头,浩浩荡荡,热热闹闹,顺便也表现了一番豪门气派。
活动期间安排有看戏,第一天安排了三本,第一本是《白蛇记》,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听到听到第一本时,尚不知这是什么戏,听到第二本的时候,还蛮高兴,而听到第三本时,却“不言语”,似乎觉得有点不满意,只是没反对而已;因为严格讲,这三本戏是在神前拈的,等于是神佛点的,他们只是陪神佛看戏,不能依着俗人自己点。
那么,贾母为什么会发生情绪的变化呢?(公号“陈想读名著”)
其实这只要了解一下这三本戏讲的是什么内容就明白了。本文就根据有关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本是《白蛇记》。
相信有不少朋友与我一样,第一眼看成了《白蛇传》。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是《白蛇传》,那贾母可不需要别人介绍了,她一定知道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传奇的。
据贾珍的介绍,《白蛇传》讲的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这是《史记》里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一条巨蛇,挡住了当时还未起义的刘邦等人的去路,那条巨蛇据一些文学作品描写,“粗如巨斗,长有三丈,眼赛灯泡,口比簸箕”,别人都吓跑了,但当时刘邦喝了酒,拔剑而起,一下子就把那巨蛇斩成了两段,然后梦中有一老妇哭道“赤帝子斩了白帝子”。
这传说是为了神化汉高祖刘邦的,这也是强化“君权神授”和“天子”正统的一贯做法,当不得真的;不过演成戏,却正与贾府宁荣二公当年的艰苦创业相应和。
宁荣二公当年的奋斗,在贾府中人那里早成了遥远的传说了,我们也只是从宁国府老仆焦大那里得到了一些信息,他年少时跟国公爷出过四五回兵的,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才挣下这份家业,最值得回忆的一次则是焦大把国公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他让国公爷喝水而自己喝马尿,才保住了国公爷的一条命,也等于保住了“敇造宁国府”的前提。
尽管焦大已经感受到了儿孙不肖的巨大问题,但是现在听戏,却毕竟还是令人“壮怀激烈”的。
第二本是《满床笏》。
这是《因话录》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可以想见,这些子婿可都不是寻常之辈,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都拿着上朝用的笏板的,拜寿时把笏板放在床上,一下子都放满了。
这对应到宁荣二府,自然也就是朝廷敇建宁国府和荣国府后,二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极盛之势了。
满门都当官,出入尽华盖,那气势,对二府的后代来说,想想都美啊!
第三本是《南柯梦》。
《南柯梦》改编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南柯记》,与《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南柯一梦”早已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故事讲述了唐朝落魄武官淳于棼做的一个梦,梦见他到一个“槐安国”做了驸马,又成了南柯郡的太守。他把南柯治理得非常好,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王侯。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兵败了,他妻子也重病而死,他回到京城,却又中了谗言,国王不加查证,就把他的儿女都抓了起来,还把他遣送回乡。
就在此时,淳于棼的梦醒了,原来所谓“槐安国”,只是庭院里槐树下的一个蚂蚁窝。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饶是你轰轰烈烈奋斗成功,然后飞黄腾达顾盼自雄,到最后,仍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这一点,像贾珍这样的子弟是懒得去想的,而贾母却隐隐感受到,一听戏名就戳中了心事。但是她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又能怎么样呢?这神拈的戏,本身是意味着不可改易的宿命。
而这个,又岂只是贾府一家?这三本戏,实在是在演绎太普遍的人和家族的起落了。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这样的故事,在《红楼梦》里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实为家中案头必备经典,还未拥有《红楼梦》的朋友,诚意推荐购买常读。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