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我做p3的时候,曾经以“读书为啥那么难”为题,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读书的困惑和解决方案。这半年里作为膳盈读书会的运营者,我不仅自己以每周一本的速度读了33本书,更重要的是带着16个人、共计阅读了80本书(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也正是因为坚持读书和不断实践,我在读书方面有了很多新的理解,所以今天借P9的机会再分享给大家。
先问问大家,平时都是怎么读书的?纸质书?电子书?用喜马拉雅听音频?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好的,那我就来讲讲,为什么在有如此多智能工具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大家要深度阅读纸质书或电子书。
首先,读书是自我提升的阶梯。人只有在学习区的适当压力下才能充分锻炼自己得到提升,逻辑结构完整的书本可以帮助读者一直处在较为合适的学习区中,由易到难掌握书中知识;而大多数公众号文章和音频都是碎片化知识,这就无法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提升。比如说,我们要学演讲,遵循头马手册就很好,从勇敢上台、如何写稿、舞台表现和基本技巧等几个级别一步步锻炼自己,如果一个人连备稿主题都不清晰,怎么可能通过等级、拿到小奖状?
这也就是读书的第一个门槛:读者是否清晰了解自己知识面和知识需求。
在逐步提升知识之外,读书的第二个好处是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一本书里到底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用在哪些场合?为什么能用在这些场合?这就需要我们读者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搞清楚知识的原理和哪些场合适合使用这些知识。而大多数音频里为了提高所讲内容的吸引力,常常会把这些听起来很枯燥、但是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东西省略掉,这是不利于读者理解的。这里举个例子,问大家一下,三官这样的小角色能不能拿奖?我就曾凭借语法官的角色拿到过“最佳角色”的小奖状。那次我在做语法官的时候,就是先以P4的要求提出了语法方面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对大家的语法表现作出总结,因此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我如此设计的初衷,就是《胜任领导》手册中有1个单元叫做“给予反馈”,要求给出针对性反馈建议。
这就是读书的第二个门槛:读者是否有理解知识的能力。
所以读书的门槛和好处,有如一片叶子的两面,只有投入越多才能收获越多。实际上我认为读书还有第三个门槛也就是好处: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把一本书从厚读薄之后,如何更好地讲给别人听,如何更灵活地应用在更多场合,这都是想象力的成果。时间关系这里不多展开了。
虽然有门槛,但是我这里也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梯子,帮助大家越过门槛。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书籍,作为自己进入一个领域的入门教材,比如说我们的头马手册;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自己理解书中内容,比如用思维导图或是表格,这是我自己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的方式做的一些读书笔记,这是读书会多位小伙伴都在用app;最后可以用一些刻意练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比如看到这样的风景我就会想到马卡龙和彩虹蛋糕等。
三个门槛一个比一个高,所以读书为什么难也就不言而喻了。即使再难,读书也有着其他学习方法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小伙伴们,跟我一起读书吧!
网友评论
一周33本太恐怖了
谢谢你的喜欢和鼓励~后面还要更多输出自己的感想和做法呀~
还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东西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