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失败,有着多种原因。考察此中的得失,不难发现,项羽不仅有勇无谋, 目光短浅,而且不识真伪,忠奸不分。在许多重大的转折关头,由于他的愚蠢和轻信,自剪羽翼,反助强敌,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错误,直接导致了他的覆亡。
项羽的谋士只有范增一人。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刘邦等人皆视范增为强敌,每每想把他除去。
刘邦困守荣阳时,派使臣与项羽讲和。项羽回派使臣,回话说拒绝此议。刘邦和陈平借此机会,便演了一出戏。刘邦先是装作酒醉,应付 楚使,后又让陈平招待他。
陈平把楚使带到客馆,对他十分恭谨,先是问他范增近况,后又问他是否带来范增的书信。楚使莫名其妙,只说:“我乃受项王差遣,非亚父所使,大人定是误会了。”
陈平一听,佯作失望之状,冷冷道: “既不是亚父的使者,你何不早说呢?" 他命人将精美的食物撤去,换上来的竟是粗茶淡饭。使臣勉强下咽,又发现菜竟有些发臭,他气极败坏,急忙跑回去对项羽说: “范增私通刘邦,臣只因不是范增的使者,所以才受尽了屈辱,大王不可不防啊。”
项羽头脑立时发热,也不细想,马上要找范增当面质问。左右随从劝他冷静,他仍忍不住破口大骂。刚巧,这会范增正好求见项羽, 他不知有变,仍劝项羽尽快攻打荣阳, 不给刘邦喘息之机。项羽怒形于色,他厉声对范增道:“你的主意果然不错。只怕荣阳还没有 攻下,我的性命就被你送掉了!"
范增又急又怒,心知项羽对自己已不再信任,索性告老还乡。项羽也不挽留,任其离去。范增死于还乡途中,项羽就这样轻易失去了他唯一的谋士。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其实却是刘邦的内奸。他早在暗中和刘邦定为儿女亲家,又和张良为友,鸿门宴时,他便帮了刘邦的大忙,使他免受伤害。对身边的 这样一个敌人,项羽却毫无察觉,每有大事必与他商量。
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之时,刘邦用缓兵之计,提出讲和的要求,并让项羽放了他的父亲和妻子。项羽一时无措,便把项伯找来商议此事。项伯唯恐项羽不答应,于是先是把项羽吹捧一通,直到项羽面露笑容,他才说到正题: “大王仁爱,一统天下,尽在此举了。此议若成,大王得到美名不说,又可积蓄力量,休养生息。如此人心归附,兵强马壮,他日一战定可成功。在此臣先向大王祝贺。”
项羽轻信项伯之言,答应讲和,又放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刘邦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发动了对项羽的全面进攻。项羽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全军覆灭,他本人也自刎而死。
敌人有明有暗,明处的敌人,人们防范意识强,对付起来直截了当;暗处的敌人,目标不明,虚实不晓对付他的就困难多了。
更可怕的是,他们也许就在人们身边往往能给人致命一击。何况真正的敌人,常常躲在暗处,隐藏很深,善于伪装,这就更要求人们仔细分辨了。否则,认贼为友,敌我不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便很容易发生,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助了敌人,由此带来的灾难是巨大自。
最大的敌人,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事了;最深的祸患,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