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两节课,内容是《诗经二首》的复习巩固课,以《金榜学案》上的习题为主,对课堂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第一节在八班,先是简单讲了课外古诗词最后两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约用时20分钟。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是因为赶时间(原本计划是《诗经二首》复习课),我发现自己只顾给学生灌输我自认为应该教给他们的知识,造成课堂的参与度有点低,刚开始的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同时我自己还存在着讲话重复啰嗦的不足,例如一个知识点本来已经讲过去了,可我有时会担心学生没有听清或没有记上,会把这个知识点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的重复,但有时只顾自己重复,却并没有及时、多次地提醒学生做批注,这种教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后来我及时关注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是遇到重要的知识点,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会随时、多次地提醒学生做批注,一方面力求自己的授课语言通俗、精炼,另一方面也会有意控制自己重复的次数,在讲完之后先等待学生记笔记,如果有哪些地方学生没有听清或者赶不上,我会进行二次重复。学生们的表现也非常好,很安静地倾听着,边听边记。
(写到这里,我想到以前常会有学生向我反映课堂的笔记记不上,我在想那会不会就是因为我的授课语言不够精练?没有及时提醒他们做批注?今天我也意识到,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是学生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而提醒学生做批注,留给他们一定的空白时间思考并做笔记,也是提醒他们跟上课堂节奏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次,是在讲透一个知识点之后,充分利用PPT上面的同步检测题进行精练。学生在听懂了以后也都很愿意参与课堂检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对于本节课堂的参与度。
比起老师只唱独角戏的枯燥课堂,有听、有思、有记、有说的课堂无疑是更丰盈的课堂。听说读写练,都是打造高效课堂必要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读、听、记环节完成知识的输入,通过说和练环节完成知识的输出,这样既方便学生更充分地掌握课堂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通过练习环节及时掌握本节课的学情。
在这节课上,我明白了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比起老师多次地无效重复,不论她讲的多好,多么天花乱坠,让学生能在听懂知识点之后认真记在书上、记在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课在七班上课,内容是完成《诗经二首》的《金榜学案》。在上课之前,我提前把每一份答案都编了序号并发给了学生。因为课前学生们一起背诵了课外古诗词四首,所以上课之初的学习状态还算安稳。上课之后我安排了学习任务,规定学生限时30分钟完成本课习题并用红笔订正错题。对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我采取的是加分机制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于是同学们一整节课都能做到很认真地做题、订正错题,即使是平时完成作业非常拖沓的学生也能够做到静心学习。比起以往上课的浮躁状态,七班今天的表现真的让我特别欣慰。
这个做法是从郭老师那里学来的,但事实证明非常有效。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会有叛逆之心。比起一味地批评和压制学生,我想积极的引导策略可能会更加有效,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与其在他(她)们犯错时很情绪化、片面化地指责、惩罚他们,不如更加理智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地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去投入、去改变。只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并辅助以更加具有激励作用的措施和机制,我想他们会不会因此变更好呢?我想去试试。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不管是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都是辅助者的角色。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记,如何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并积极高效地完成课堂和课后的作业,是一个始终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