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免不了一地鸡毛的时候,我提倡赏识教育,兔子爸提倡严格教育,到底什么样的育儿方式对孩子内心世界伤害更少?什么样的育儿方式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为此,我翻了近100本育儿书,去过一些心理机构请教资深心理学老师,找寻"真理"在哪。
《为什么最爱孩子的人伤孩子最深》这本书,是我读的很多育儿书中的一本。是资深班主任任源源编写的,家长看到的往往只是身边的几个孩子,多年班主任经验的任老师看到的却是学校几百上千个孩子。
他积累案例深厚,实战经验丰富,将智力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做了完整的结合,是一本解读学生实际生活案例的好书。
越往后读,果真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并没有令我失望,有些观点还大大颠覆了我们家长的传统认知。
为什么最爱孩子的人伤害孩子最深?01 不比成绩,比努力、习惯和格局
很多家长经常会抱怨孩子:“你们班小明,人家家里都没人管他,为何他的学习还这么好,你呢,那么多人围着你转,伺候你吃喝,你学习还这么差劲。”
同样是面对差生,这位任老师的做法和很多家长有什么区别?
作者任源源老师带的同学是一个差生班,学习成绩肯定不如精品班的孩子好,要孩子们一定赶超精品班学生,不太现实。
经验丰富的任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不妨这样比,不比成绩比努力,不比名次比习惯,不比水平比境界。
有了努力追求进步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宽广的人生境界与格局,还愁孩子将来没有出息吗?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有着自律的精神、良好的作息习惯、乐观向上的人生格局做支撑,不然只是一味好成绩,没有宽广的心胸,将来走上社会,可能混得并不好。
02 不随意否定孩子的希望
一天,一个上小学的近视眼孩子对爸爸说:“我长大了要飞天,做宇航员。”
爸爸立马对孩子说:“你这也太不现实了,做技术员可以,近视眼怎么可能做宇航员?”
也许家长可以列出无数条理由说明现实比理想更重要。
可我们忽略了一点,孩子想做宇航员也许是为了亲眼看到那个"大球"漂浮在虚空中,为了亲自体验一下不用翅膀就能飞起来的感觉。对于孩子,这才是最有诱惑力的东西,至于理想是否现实,或许不在考虑之列。
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好好把握自己,努力奋斗,你可以'飞天'的”。这就行了。
孩子也许会为了这个飞天梦去学很多的物理知识、太空知识。他会充满希望地为这个梦想奋斗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的学习动力会非常强大。
针对父母以为的不现实,任老师说了很关键的一句话:至于孩子填报志愿时,也许早已有了新的理想,即使坚持这个理想,他的心理素质也足以接受现实,何必早早地把他们的希望破灭呢。
说不定将来近视眼可以开飞船呢。早早否定孩子的想法等于对孩子作了“终审判决”,“你这辈子就这个命了”。
后来,任老师对家长说:“一是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梦的世界,他长大了自然会逐渐调整到将梦和现实有机结合的程度,确定一个相当合理的目标;二是你说小孩的梦想不可以实现,如果当年邓亚萍的父母告诉她,你这么矮小的个子怎么可以打乒乓球,后果会是怎么样?”
还请一些经常说孩子怎么可能当钢琴家、怎么可能当画家的家长朋友们,多多鼓励自家孩子,别让孩子心中的美梦过早破碎,全然没了为梦想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03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任老师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家长问他最多的问题是这三句话:“孩子学习怎么样?考得怎么样?没惹事吧?”
孩子回到家,家长问的最多的,通常也是这么几句话。
开家长会的时候,任老师会语重心长地对家长说,希望各位家长能这样问:
孩子在校过的快乐吗?充实吗?
他们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他们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在学校人际关系怎么样?
他们接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
对什么事物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同老师谈话的时候提到自己父母了吗?
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有什么看法?”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能力充分的孩子,不是为了制造一个学习机器、考试机器。
前几天听一位有着20多年丰富经验的心理学老师的课程,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极深: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动力。
所以,我们除了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更要关注孩子飞得累不累。多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心理营养。
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孩子会因为父母细腻的情感关注而备受感动,会主动自发去学习。林文采女士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教育本身重要得多。
为什么最爱孩子的人伤害孩子最深?04 孩子的缺点,也是一种资源
很多父母眼里,常常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曾经上过一次家长课堂,当时主讲老师也说,孩子的缺点,很多时候,本身也是一种优点。
作者任源源,跟这位老师的观点很一致。
任老师告诉我们:
不听话的孩子,说明自主意识强;
学习上不能坚持,说明脑子比较灵活,转得快;
学习效率低,很可能学得很扎实,过目不忘;
没有压力,表明心理素质好,学习和心理状态一样稳定;
喜欢管闲事,表明孩子乐于助人,经常主动为老师和同学分担事情;
做题太慢、太少,也许孩子每学一个知识点,每做一道题,都会用心检查,细细咀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他的基础和能力,能长期坚持这样做,实属不易。
……
孩子的很多特点,就像硬币的两面,从这面看是缺陷,反过来看,可能就是优点,千万不要片面看待。
一起来看看,智慧善良的任老师是如何将孩子的缺陷转化为资源的?
例如,孩子辛苦写了一篇作文,结果跑题了。
一般来说,老师会告诉孩子跑题了,并指明正确的思路。
但这样一来,孩子之前辛苦写成的作文基本就废了,起不到太多正面作用。
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孩子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碰到这种情况,任老师先不按题目纠正孩子的思路,而是和他一起分析,这篇习作对于什么样的题目来说是正确的,也就是不改内容改题目。
这样,孩子虽然把题做错了,但也有足够的收获,绝不比他做对这道题的收获小。
有一年,任老师教的毕业班“边缘”学生,话题是“舍得”,可有位同学将立意写成了“拒绝诱惑”,严格来说跑题了。
但老师如果直接否定孩子,会有些可惜。老师认真分析孩子的文章后能想到的话题是:“面对诱惑”、“心灵的抉择”、“对某某说不”等。
当时,任老师要孩子将自己的作文做进一步的延展,孩子整理出来的相关内容有:能打字谁还会写字,上网就能查出“答案”谁还自己解答,能买便当谁还会做饭,有个好爸爸谁还学习数理化等。
接下来,任老师对他的作文材料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没想到的是,那年高考作文正好是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副漫画,几只猫享受着摆在面前的鱼,嘲笑另一只努力的猫,说:“有鱼谁还去捉老鼠。”
结果,该孩子高考作文写得很好,写作文连带检查花了不到40分钟,高考语文得了高分。
要是辅导作文时,任老师直接否定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把老师布置的那篇习作写好,可能会得不偿失。
任老师经常对学生说:“改正错误是必要的,但改正的时候可否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这种错误可以转化为一种资源和财富,我们该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千万别以为它就是完全错误的,弃之而不顾,会很可惜。”
错误有时是一种资源,别因为急于让孩子改变,而忽略了其中的价值,说不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以上是任老师关于教育一线的四点心得体会,令我收获颇大,看来我们家长的一些传统的、片面的老观念得改改了,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往往是最爱孩子的父母伤害孩子最深,而很多父母却全然不知,以为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孩子。
错误的爱等于伤害。千万别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您了解您家孩子内心世界多少?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何?
该书旨在告诉家长朋友们,现今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孩子在学校又是什么表现?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怎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这是一本深入了解学校教育和孩子内心世界的好书,值得一读。
让我们一起为做更好的父母而持续学习、勤于反思吧!
网友评论
究根结底,成家立业后,还能够坚持学习的家长太少了,能够反思提升自己的家长就更少了。
在孩子眼中,不学习成长的家长,说话是没有说服力的。
比心,愿你越来越快乐。
有道理的,作文跑题,我们往往会让她重写,却从来没想过让她重新换个题目,看看哪些题目可以适合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