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青》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热播,在央视一套看连续剧,着实是一件闹心的事,没隔几集,就莫名其妙的插播一台莫名其妙的的晚会,好端端的故事情节,被撕的四分五裂,让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致。
可是您不想看这个剧目,也实在也没啥看的,看《五号特工组》,您会怀疑抗日战争为何要打八年之久,看宫廷戏甄嬛,您会联想几百年前后宫娘娘之间的你争我斗,如今正在一群老爷们身上重演。如果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那就看《知青》吧,至少它和俺的经历还有一点点联系。
我们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末班车,在那几年,我们也过着和山东屯、坡底村的知青们一样的生活。电视剧作者梁晓声本身就是知青出身,在网上,他的这部作品毁誉参半,赞誉者说,农村的磨难,成就了一代知青;板砖者则说,电视剧美化历史,颠倒黑白。猫认为,磨难说多出于成功者之口,成功了,过程就不重要了,于是就有了逆境造英雄。而对于那些或留在农村,或早已下岗,或至今仍在为生计奔波的老知青来说,知青生活也许是耽误了他们的一生。
对我来说,下乡三年就是一段躲不过去的经历,是你生在这个国度和这个时代的必然代价。
老徐也是知青,当年我们一起在甘肃榆中插队。我和老徐在同一个公社、同一个大队,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生产队任知青点点长。每次过小河去他们八亩川村,多会看到老徐在学习,学英语、学数学,老徐的知识面很宽,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受老徐影响,俺也捡起了数学课本,后来也多亏了数学成绩,成就了我日后的高考,和老徐一起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学生。
由于都是大院子女,我和老徐私交很好,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那年我在工地受伤,得到了老徐和现居深圳的周总等人的拼力相救,据说当时的老徐显得异常的镇定和成熟。
来东北读书时路过西安,先期到达西北大学报到的老徐,早早就等候在站台上,送给我一袋烧饼和一兜苹果,让我至今难忘。我们日后见面虽不多,但老徐时常会打来电话,给我或给我的家人,关注俺的工作,关注俺的生活,关注俺的身体。九十年代的一个春节,我和老徐等人在兰州见面,那天我们为一顿晚餐在大街上来回走了三个小时,就是因为饭店没到开门时间而拒绝开门纳客,我抱怨西部之落后,老徐说,他可一直在落后的地区工作,先在华北油田教书,又去新疆大漠勘察。说到找油,老徐有唠不完的嗑。
后来老徐去了苏丹,又去了塔吉克斯坦,又去阿联酋,老徐去哪都和石油有关。《知青》剧目播出后,我又想到了老徐,上网百度一下,发现下列文字:
在同事眼里他是拥有骄人成绩的领导,他却能如数家珍地细数所有同事的可爱之处;在业界他被誉为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而他却仍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负责任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他却愧疚地责怪自己亏欠了亲人......他就是2008年十七届孙越崎能源大奖的获得者。
哦,原来老徐又到了哈萨克,而老徐的获奖感言竟是:我只是做了我‘岗位描述’中所要求的工作。
三十多年了,老徐还是那个老徐,不知老徐是否看过《知青》,也不知老徐会如何评价这个剧目。我找出了几年前老徐发给我的一张图片,当时我为其取名:岁月如歌。
2012/6/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