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时,有一首常听的歌,歌词是这样的:
「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是我故乡
海边出生
海里生长……」
长大后,才知,这首歌叫做《大海啊我的故乡》。
人类生于海,长与海的传说不胜枚举。前段时间大热的词语「洪荒之力」就与「水」有莫大关系:天地未开时,强烈的造山运动引发多次巨洪,反复数次,江海湖山终出现,天地也趋于稳定。「洪荒之力」指造山运动时产生的巨力。可以说,没有造山运动就不会出现人类滋生繁衍的海洋。
据《史记》及《淮南子》记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败。恼羞成怒的水神共工撞天柱周山,天塌,天河水灌注人间,危害生灵。女娲不忍万灵受难,遂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立四极,洪水平息,民得以安居。
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则「精卫填海」的故事,但各路专家学者对其表达的主题却莫衷一是。曾有学者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并列一处解读,认为这是对人类「沧海桑田」古老记忆的阐述。不论是何种解释方式,既是「填海」,就可说明,远古的人类与大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在西方神话故事中亦有表述。
《圣经》中记载上帝创造了人类,但他发现人间充满邪恶,于是计划利用洪水消灭坏人。欲灭恶人时,他发现人类中有一名叫做「诺亚」的好人。他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将妻儿、牲畜等动物带上船。方舟建造完毕,洪水便开始泛滥:「大渊的泉源都裂开……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陆地,只有方舟上的生命存活下来。
虽是传说,但不难看出东西方的「洪水」文化对人类初期的生存影响巨大。水既是源泉,又是灾祸,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是万物之本,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与哲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在讲包容、无私;
「君子之交淡如水」讲求君子之间的交往应建立在道义之上,心思澄明,自然无碍,才是「如水」境界;
「水滴石穿」是在强调坚持与恒心;
「海纳百川」是在说胸怀要广阔;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水本无味亦无形,但因受外界影响,内心固守、操持不同而各呈不同……
回归到文学,「水」是文人笔下的常客。
高中时,在《散文诗》上读过《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当时就喜爱至极,至今难忘。雨和雪都是常物,本质都是水,可在作者笔下,富有了美感及人文意向,或婉约、或雄浑、或多愁、或粗犷……
古人爱吟诗作对,爱借物抒怀,描写雨雪的诗词句不计其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哀伤;「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灵;「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清;「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独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豪迈。
这些雨和雪各具精神,是「美」的化身,给人美的享受。(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