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征文稿哲思散文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以柔克刚”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以柔克刚”

作者: 木子青贞 | 来源:发表于2016-09-07 11:02 被阅读577次

  “ 以柔克刚”最早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注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后三国·蜀·诸葛亮在《将苑》中也强调:“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以柔克刚符合万物变化规律。老子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说明,万物的道中含有柔弱的特质,由弱变强和弱能胜强,是客观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大树是从弱苗逐年生长起来;人的发育是从幼儿开始,再由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几个阶段。成就一番大事业,都是从点滴成功,甚之是从失败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足以说明,客观事物的以展,往往从弱小开始。

老子特别崇尚水,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这就是滴水穿石,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以柔克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因势制胜的策略。将欲擒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天下事物,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并向自身的反向转化,是事物自然规律的运动法则,否定的否定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因为在实施张、强、兴、与这个“因”时,作为翕、弱、废、取的‘果’象萌芽已在懵生中。学道懂道并能用道,懂规律而循规律。用于战争,可为小国能战胜大国,用于竟赛能以柔克刚,用于具体事物弱能胜强。

  做人同归一理。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保持柔弱谦和,保持质朴本性。老子说:“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因此,在敌强我弱时,运用以柔克刚之策略,属智取巧胜。在敌弱我强态势下,运用以柔克刚技法,防骄兵轻敌以确保取胜善终。因此,以柔克刚不但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规律,又是技术战术机动灵活的策略。

   以柔克刚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和人际交往起着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在马路上撞了人,简单说声对不起,大家一笑了之,如果,大家不买账,争吵起来,本来小事,有可能成为悲剧。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老子说:"守柔曰强。"这是老子揭示的又一成功之道。老子说,人啊人,你守住了那柔就会变得坚强,变得刚强,变得强大!老子又说:"弱之胜强。""柔弱者生之徒。""柔弱处上。"老子在柔弱中看到了恒久的力量、成功的力量。老子贵柔,在《老子》一书中多次阐发这一思想。我们想要成功,那就得要有一种以柔弱达到成功的本领。不怕自己柔弱,只怕自己守不住柔弱。要以柔化刚,从而致胜成功,始终充满生机。

  人们总希望能成长起来,强大起来,这是由柔弱而至强大;但是坚强如果转化为顽刚,或变为逞强,则祸根已伏,已与"死之徒"相去不远。我们如果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贵柔"这一理念,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深有价值。以一种哲学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老子发现万物拥有生机时,其形质由于"生"的滋养,是柔软的,然而一旦"死"了,其形质变得坚硬,变得枯槁。从这些表象再潜入深层,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处于下位,柔弱的反处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

 《老子》书中还曾说:"柔弱胜刚强。"(第36章)"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第78章)所有这些论述,若再深入内里悟察,可知"柔弱"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道的本性,是天道的表现,是自然的真相,当然也是人生的大智慧。一个婴儿为什么生机勃勃?为什么生命力这么旺盛?其中就有"柔"与"弱"的机理在。一个老年人,到了八九十岁骨头都强硬了,生命力就变得弱了。其实表面上是"柔"与"弱",而内里是有关于一种生命的潜力与潜能,婴儿"柔"与"弱"的深层就潜在着强大的生命动力。再来观察一些现象,人身上最坚硬的要数牙齿了,最柔软的要数舌头了,当人垂垂而老,牙齿全部落了,而舌头却能完好无恙。大树比小草坚硬刚强,但海啸、台风来时可掀倒大树,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依然故我。强烈的大地震来了,有的高楼大厦倒塌了,但有的小平房安好无恙。水最柔弱,石头坚硬,但水滴可使坚石为之洞穿。蝼蚁柔弱得微不足道,大坝坚硬得与滔滔洪水相抗衡,但柔弱之蝼蚁却能使大坝千里溃决。空气最柔弱,却无孔不入。空气不流动,静默至极,可以把千年的铜铁锈蚀、梁柱朽烂;空气一旦流动至极,可以飞沙走石,拔屋移丘。如此等等,像这样无数常见的现象被老子敏感的心灵捕捉到,虽然这里面的道理很复杂,比如有生命周期的问题,有物体运动的问题,有所处环境的问题等等,但是他抽取出并提炼成一种哲理,一种生命的智慧,很有启发意义。

    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从而要人们学会以柔克刚,柔中有刚,百炼成钢,并且是一种化为绕指柔的钢。我们一般的教诲人之理念,自古至今是:人要坚强,要刚强,要顽强。这不错,但老子提醒人们:要柔弱。这是一种大智慧。当然对于这种大智慧,你也要活观活用,辩证地对待,如果一头钻进牛角尖、死胡同,那就不是老子的智慧了。比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子教你在柔弱中寻找到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聚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达到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以柔克刚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处世的一种策略,体现了人的一种风度和修养。

相关文章

  •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以柔克刚”

    “ 以柔克刚”最早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注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

  • [哲思&散文征文]水

    水,至于我们是生命之源,是一切万物之始。浩瀚海洋涓涓细流,渺渺细雨片片飞雪无一不是水的形态,而论起形态论起颜...

  • 【哲思&散文征文】水女子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如水的女子。 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做个水女子,不与谁争高低,...

  •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灵,水之道

    古之人,择水而居,在没有文字,甚至没有文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已深知,水对于人是怎样一个重要的存在。元谋人、蓝田人、北...

  •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积厚

    前天,午睡醒来,觉着酷热难耐,吹着电扇,翻了翻许久未看的庄子,刚看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

  • 「哲思&散文征文」

    长河之中的一份坚守 我们是组成这长河的一部分,这条长河,它始于小溪,不同源头的小溪汇聚了此时的川流不息。 ...

  • 「哲思&散文征文」家乡的水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慢慢长大,却转身要离开了。 那条河本是清澈清澈的,两岸绿树掩映,美美的倒影。我和它隔着...

  • 【哲思&散文征文】水的智慧

    在地球上,水以多种形式而存在,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小溪等等。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的必要生存条件之一。古往今来,...

  • 哲思&散文征文|水的自述

    我是这个星球上最不起眼的物质,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厚重的质感,孱弱的身躯不足以让我站立起来,所以我总在寻找一个可...

  • 哲思&散文征文---我是水

    不知道从哪里来,又要到那里去,没有人知道我到底多大的年纪了,我的存在比人类早太多太多,好像混沌初开,我就已经在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散文征文]水之“以柔克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sj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