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

作者: 司马喆嚞 | 来源:发表于2021-01-29 05:17 被阅读0次
    我的自转

    文字:司马喆

    我于一九七一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地区(后属于焦作市)武陟县何营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詹店镇)何井生产大队(今何井村)第二生产组的一家姓司的贫苦农户家里。父亲是村里第三生产组长兼大队广播员电工;母亲姓张,同乡小马营生产队人,她自幼信奉天主基督。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以靠父母劳碌为生。六岁的时候,家里阿太离世。七岁的时候,同胞小妹金风幺折。此二件事甚是悲悯。八岁时入同村小学,曾常以六位名居。十三岁时考入同乡郭菴初中,十五岁时又转入本乡溜村中学。翌年夏秋考入武陟火车站北侧的县立第二高级中学就读。一九八七年因病肆业回家。旋至省城郑州铁路北站医院疹治,出院后归家。同年秋月,经乡党介绍举荐到离家四十里异地的乔庙乡冯庵村学校从教教书,担任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一九九五年调转回乡至何井初中(后更名为詹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为职业。二OO一年夏,被迫离开,受聘于二铺营乡的嘉应观金太阳学校,先后授业语文、历史和地理诸课,兼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和校报主编。二O一二年九月,受聘于武陟县蓝天学校,授语文、政治、历史和化学等课程,兼职学校德育主任和副校长。二O一四年八月,受聘于武陟县沁华学校,授语文、历史和政治等课,兼副校长。二O一五年七月,被启用县里某机关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二O一九年四月回乡。

    受良朋捉携,于同年九月,受聘于新乡市平原新区育英学校,授业九年级语文、政治等课。二O二O年八月,复辗转博浪沙古地,授业从教于原阳县贾村实验学校,担任八(3)班语文和八年级全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从教三十又四年的衰落了的读书人和教育人所常走的两条路。

    教学授课之余,我嗜好写作。一九八五写了第一名初女作,是一首小诗,刊登在县里的《萤火报》上。一九八九年又发了几篇,《南海诗刊》上也登了几首。自此,对写作和文学情有独钟,但都仅限在小诗、儿童文学和民间故事上,在加入县市作协之后,在升级中请省作协时,被人卡壳。只得加入河南青年作家协会和当代作家联联合会,后来又加入了焦作市诗词曲作家协会。2012年,创刊《武陟文学》,并出版24期。2016年,又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农村建起幸福院》。自此一发不可收,在接下来的三四年内先后著《嘉应观民间故事选集》《何瑭故里》《武陟县民俗志》《武陟县村名的传说》等200多部志史书籍和文献资料,刊印了《润普诗词文选》《春之歌》和《我的前半生》《太行英雄》等。正当事业处于鼎盛之时,由于心善良情赤诚认为当为人民造福,不幸被小人暗算和佞诈之人妒忌坑陷,难渡生死关。康复后又至单位工作半年,于二O一九年暮春退。

    我在刊发某文时候,曾用司法、武宣、白雪、金歌、谷笛诸名。二OO九年以后,在网络上发文《从贵州走到河南》,这时才用“黄河柳”的笔名(Pen-name)。随网络文学的兴起,受修武人赵完全点化,始用“沧海一粟”做网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杂文集:《火红的高梁》,《弯弯的清水河》。一本论文(《校园的守望着》),两本回忆记(《留在黄河的记忆里》《秋天的思念》),三本散文诗(《老家》《老宅》《房檐滴水》),五本短评(《狗放屁》《放屁狗》《放狗屁》《狗拿耗子》《铁喇叭》)。别的,印成的又有一本《河洛民谣集注》,和一本编定的《回不去的故乡》。

    二O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于新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自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ax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