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倩彤
今天早上,是头脑风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个早上。第二节,我们听了年轻教师姚力灵老师的一节《朱德的扁担》,这节课是一节家常识字课,主要是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和随文识字,认识“扁”“伍”“担”等字。其中,在点拨“抽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时,分别列出几种情景的“抽出”进行对比选择,让学生选择本句中抽出的意思。姚老师的课堂清清爽爽,是一节扎扎实实能学到知识的课堂。在研讨的时候,导师也给我们支招:在教课文的时候,要有一条主线,这样教课文才不会零散,不会跑偏。
紧接着,导师为我们邀请了贡如云教授来给我们讲《关于当前写作的教学的几点反思》的讲座。非常荣幸能与教授面对面交流,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涌现。其中,教授讲到的“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这里我身同感受,当遇到一件事、一个人很有趣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把它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所以在这里,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感到有意思呢?那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意思的情景,比如教授提到的于永正老师曾在公开课堂上,派一名老师传话,后来于老师来到了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说出刚刚发生的情景,老师的衣着外貌等,随之让学生写下来。其实这个观点,也符合宋导师一直以来所说的,“要让学生想不到你要干什么,他们就有兴趣了”。
另外,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比如说秋天的道路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操场上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活动等,这也说明学生能写下来的都是他知道的、他有亲身经历过的,有亲自感受过的东西,他才能动笔写下来。教授还提到,要注重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我在想,三年级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呢?要让他写些什么呢?这是我需要思考的一个点。
在跟岗学习的这段日子中,虽然很辛苦,但是好像让我找到了捷径,今天和老大讨论我回去以后要如何实施学到的想法,聊得可是热火朝天,希望想法和现实一般美好吧。
南京跟岗日志 12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