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小说总是受到我的偏爱,一方面是源于我喜欢悬疑推理小说,另一方面,他的文字总是在平凡的文字中有深刻的寓意。
我与一位友人交流,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对读书,有了深刻的认识:读书,本质上是为了寻找自己。多么精妙的一句话啊,我原来总是纠结于自己没有脱颖而出的好口才,不能将自己所想完全地表达出来,却不自知是读书太少,心无才识,又怎求得表达流畅呢?
但我却不是什么都读,我有一个原则,是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对于其他,虽说有“人生必读书目”的头衔,没有兴趣,读来也乏味,也品不出什么韵味来。恰好,东野圭吾,符合我的兴趣。
这本《恶意》,不像《解忧杂货店》一样,好像不是他有名的作品,看书名也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在图书馆挑选时,不知道怎么的,就选了它。
来自父母的“恶意”目录是很平常的两个角色的手记,读过以后,才明白这样安排的精妙之处:他不直接写案件的过程以及作案手法和动机,而是通过嫌疑人及警察的手记来写出案件的曲折婉转。读过之后,畅快淋漓,不由得惊讶于作者清奇怪诞的心理,一环扣一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除作者在情节安排和线索整理上表现丰富之外,我更喜欢的是,他在通过小说对于社会的映射。他虽然只是一笔带过野野口(嫌疑人)对日高(被害人)的作案动机,寥寥几句话,引人深思:青年时期,你之所以讨厌日高,理由之一恐怕是你母亲不自觉流露出的那份轻蔑,我想这有必要澄清一下。
这句话,让我想法很多。
对于父母,我们从小的观念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长大了,无数的人告诉你:你的父母,是最亲你的人,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总是听话,接受父母对你的教导。这几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中国传统观念上,孝顺本就是美德之一,我所否定的,并不是孝顺的错误。
来自父母的“恶意”现在的我们,还未成家,但我们终会成家,也会作父亲、母亲。那我们有足够的资格去作父母吗?我们的年龄到了该做父母的时候,与我们的心智的确可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是不同的概念。
现在的社会,虽然比过去结婚时间要晚,但是经验却少之又少,没有过去那份早当家的成熟,往往是我们还未成熟,却要教育下一代怎样做人,这样是可怕的。可怕在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却要为孩子做示范,一言一行都是标榜,家长细微的动作,就好像是野野口的母亲一样,就可能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甚至是性格和行为方式。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不是着重教育下一代要怎样听话,也应该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从来没有一门课程教你怎样做一个父母,这是作为父母的缺失,但为什么有的家长就可以教育得很好呢,我想每个人,都可以。
可能我现在说这话尚早,我毕竟还只是一名大学生,离做父母还很远,但不愿意在我成为父母的日子里给孩子带来“恶意”,我想,谁也不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