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我踏上写作之路已两年有余。这一路上播撒下我无尽的欢笑。
创作是一个不断追求向上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持久的耐力,精益求精的精神。更需要拥有一个不断创新,思维活络的头脑。
在锻炼写作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加深了我对文字的灵性之感。
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对文字缺乏特有的灵感,这致使我培养与文字之间的亲密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一次次的被否定、打击过后,我痛苦挣扎,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我行吗?放弃吧,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这么折磨自己呢?
是什么力量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更加坚定了将这条道路走下去的勇气?
酷爱、钟爱亦或是痴迷?我曾用“痴狂”来表达我对文字的感情。不是文字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她。不管是阅读还是写文章,都是我精神上的追求。
我刚开始写作时,是一种自嗨式的自我疗愈。在周老师和燕老师的引导下,我的写作慢慢步入正轨。我意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深耕自己,寻求向内而生的力量;提升自我认知的深度和高度。不出彩就要被出局。
提升自己的放式有很多,阅读经典书籍,输入要跟得上输出的节奏。
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演变成属于自己的智慧,这需要学会沉淀和变通。而我时常又是那个缺乏变通的人。
申请简书创作者,失败的教训告诉我,我不懂得变通,一味地墨守成规。
第一次申请时,我吃了闭门羹。我和文友自我解嘲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
我等待了31天,等满足了申请条件后,再度出发。这漫长的等待啊,让我望眼欲穿。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我回过头来看自己所谓的作品,杂而乱。尽管我付出了努力和心血。很多文章在读者看来没有可读性,更不用说什么收获和价值了。
燕告诉我,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以及写作领域的统一。
这次我不是为疗愈而治疗心病,而是为自己的作品动刀子,这也在锻炼着我的洞察力,下手要“稳、准、狠”。
我把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般溺爱,每保存一篇文章,如同一刀刀割我的心头肉。
生活有时需要减法,为了取得这次进步,我必须为自己剔除赘肉。
这意味着为自己动一次大型的手术。可喜的是,手术成功了,我再次背起行囊徜徉于浩瀚的文字的海洋。
回头看看来时路,我步履蹒跚,有过风雨,走过泥泞,我只想对自己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