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AI+教育”大佬精华语录

作者: 智能观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08:39 被阅读53次

    【智能观】谈起今年最热的话题,大概就是人工智能了。

    AI与行业的结合一直是AI场景落地的焦点,其中,科技大佬和行业大佬的言论堪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临近年终,悉数AI+教育这一年的发展,我们整合了教育界和科技界大佬关于“AI+教育”的精华言论,分享给大家!

    教育界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处处长  张拥军:

    目前技术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不是一定会引发教育革命。教育革命最主要的可能是要有教育理念上的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变化,再加上技术的助力才能达成课堂革命的追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田慧生:

    现在加强STEM教育,就是要为下一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现在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不可不为,不可慢为,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努力赶超。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的模式是混合学习和合作学习。我们已经进入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未来学习中心的学生将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研究性学习将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倪闽景:

    关于人工智能,大家有很多说法,我今天主要还是讲教育和学习的层面。我可以预言,5年之内80%的装备将过时。只要5年,整个装备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就是,从经典学习到超级学习阶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我们国家教学生学习的长处一般性来说就是大量记忆、大量做题。这样对知识点的掌握至少短期比较好、比较多,也比较深,所以考试也都考得很好。可仔细想一想这个特点恰恰机器比你做得还好,因为机器的记忆肯定比你好,做的题比你还多,算法比你快,这就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挑战。我们是否更应该强调通识教育,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常识,这些方面机器还是不太行的。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蒲戈光:

    我理解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本质,就是机器对知识的处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我给出的未来教育的银弹,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知识和破坏知识的能力。

    清华大学医药学院教授、“知识分子”主编  鲁白:

    为什么人工智能在教育里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教育里面有没有高质量的大数据?这个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在人工智能时代,怎么通过教育把人的想象力发扬光大,然后来创造新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内最早的MOOC、混合式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清华大学副教授  王帅国:

    所谓懂你或者是对某个学生的关注,要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是建立AI虚拟老师去懂每个学生,还是让现有的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数据,填补数据不平衡的鸿沟,可能是我们现阶段需要做的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祝智庭:

    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有大量的平台,但互不相关,单个用效果不错,但学校永远得不到数据,没办法建立学生的数字化档案。我提出两个想法:一是必须把数据整合,建立一个智慧学习生态系统。二是技术和标准与政策的推动。目前我们标准化委员会正在推动工作,正在组织有关团队做数据标准。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贤明:

    人类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好好地组织起来,保障对人工智能的有效控制。在未来的教育中,培养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将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共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否则我们失算一步,很可能整个人类要失算。

    计算机科学家,原腾讯副总裁,《大学之路》作者   吴军博士: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刚刚开始。中国很强调技术,尤其企业家很看重技术,但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积累还不够,相对应的人才也比较紧缺,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的观念还跟不上。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殿军: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条件要不断的改善,但是真正改变教育本质的肯定不是技术,是我们教育的理念、思想、方法。可能未来AlphaGo同志哪天对下围棋不感兴趣了,对老师感兴趣了,他就模拟自己成为一个老师,然后他可能跟我们老师赛课,我们都赛不过他。但是他看不见不太好,他可能得需要一个AI技术做出看起来特别逼真的虚拟机器人背后去操纵它,然后让它成为一个老师。如果这样的机器人真的出现了,我不敢肯定是不是有可能取代我们今天的老师。

    把最先进的技术创造性地用到学校教育上,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对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非常敏感。

    杭州四中校长  张伟韬:

    我们今天谈的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有些机构很理性地把学习过程肢解为几个部分,非常聪明,但是不够用。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理解教育,如果理解了,我们技术推进的切口也会更大。

    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1+1大于2的关系。学习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说上课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课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人可以被机器取代,但老师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创造想象力、情感力上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好未来联合创始人  白云峰:

    我们发现互联网+教育并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无非是进行了所谓的资源远程输送,并没放大优秀教育、稀缺教育资源的长宽高。但是AI来了,我们真的有机会把教学环节当中所谓的重复性的、程式性的、靠记忆、靠反复练习的模块,用更好的方式替代人脑,而把人的价值和因素集中在情感的交互、个性化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面。既能够实现很高的人效,同时能够关注孩子个性化的体验,这件事情是我们教育+AI努力的方向。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赵勇:

    关于人工智能与教师的关系,我认为机器干机器的事,人干人的事,我们要慢慢接受人类教师和智能教师在功能上的区分。人工智能针对的是平均,人工智能可以给出群体的解决方案,但还需要人来帮助它个体化,因为个体有很多突变的可能。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黄亚生:

    我觉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现在还很难冲击研究性大学,研究性大学有一个特点,它不光教别人创造的知识,也教自己学校教授创造的知识,这个功能我觉得技术要取代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另外,那些一对一、一对二教学的教育精致化大学也比较难被技术冲击。

    美国东北大学校长  约瑟夫·E·奥恩: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驳斥一种错误的观点,即文科与科学技术处于对立面。未来的工作将需要整合技术和非技能技术(我称之为人类文化)。例如,市场营销主管必须了解在人文方面激励员工的方式方法,而且还要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融入数据分析的结果。只有整合数据、技术和人文素养,我们才能成为机器人的领袖。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安德鲁•摩尔:

    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即使我们可以使其自动化,也没有意义。最好的例子就是幼儿园老师。作为孩子展开学习的第一段经历,幼儿园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不是没有灵魂的训练。我认为,在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取代人类的角色。

    惠灵顿公学前校长、白金汉大学副校长  安东尼·塞尔顿:

    我认为AI进入社会科学要五到十年,艺术和人文则需要十到十五年,文科的某些知识也可以通过相关算法学习。教师的角色会变得更加像教学组织者、解释者和进展的最终评估者——更像是教学总指导。许多繁重的教学工作将转而在个人与机器间一对一的教学基础上进行。虽然机器能最大程度地模仿人的情感,使人信服,但真正的情感和同理心仍在与老师的关系之中。

    PSIA(巴黎国际事务学院)的兼职教授  Sébastien Turbot:

    几十年来,体验式学习只局限于学校实验室或暑假作业中的社会实践。而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学习将大有所为。

    奇点大学校长  彼得·戴曼迪斯:

    在未来的20年里,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将不是来自学校的教授,而是人工智能,它能像人一样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个人喜好,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私人教育。

    科技界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希望大家思考,让下一代明白,未来的100年是智慧的时代,未来对孩子们在“育”上要多花些精力,去学习思考培育自己的创造能力。要去做一个“优秀”的人,请记住人是有智慧和创造力的,而机器只有智能。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  马化腾:

    腾讯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今年合办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正是希望帮助国内创业企业了解前沿科技,同时探索创新产学研生态。

    科大讯飞董事长  刘庆峰:

    AI赋能教育,这是讯飞的情怀,因为教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来让AI赋能教育。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  吴晓如:

    我们希望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教学助手,老师只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但是机器可以变成千里眼帮老师观察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机器学习伴侣,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这个机器已经开始做,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可以做得更好,关键就是数据。

    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多数失业工人并不具备前瞻性,无法预测人工智能时代社会还需要哪些岗位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努力寻找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创造新的职业、价值和社会规范,而不仅仅是重新分配资金。此外,我们需要重新进行培训教育,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研究院院长  洪小文:

    科技的创新一直会对职场产生冲击,要应对这种挑战,第一要调整对下一代的教育,让他认识未来的世界,多学未来需求大的,少学未来需求少的。另外,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避免成为单方面接受机器喂养信息的人。

    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  钟锟:

    目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对接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相互融合非常深入。机器阅卷的实现、大数据教学的突破,以及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的诞生等,都为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了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将是教师、校长们将来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联合主席  梅琳达·盖茨:

    想想AI。你经常听说,最大的挑战是使机器的思考和行为更像人类。我不禁认为我们应该做得更具体些,我们不想教计算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自私或贪婪。我们想教计算机人类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我们需要构建人工智能的人,不仅仅代表人类经验的一小部分,还代表所有性别、种族和背景。

    爱达荷大学工程学院实习助理教授,人工智能专家  Joseph Qualls:

    你会看到从K-12到大学的教育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依靠大型的大学和学院来教授学生的景象可能会消失,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消失。学生可以与一个能够理解他的AI系统进行互动,而AI系统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特殊的教育途径。

    苹果首席执行官  库克:

    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我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丧失了同情心和价值观,并且不计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说科技是在黑暗中探索,那么人性就是照亮黑暗的烛光,让我们看清自己身处何方以及前面的危险。

    IBM沃森的学术兼技术顾问  Armen Pischdotchian:

    教育不能再按照工厂模式来做了。这不是可持续的。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认清楚未来工作的需求是什么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STEAM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取代了STEM。右脑掌管的艺术、创造力、心理识别能力日渐重要。心理学、历史、辩论、幽默和戏剧,这些方面不是人工智能所擅长的,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是这样的。

    —完—


    亲爱的朋友,还有10天,我们就要与2017年道别了。没有长亭与筵席,没有古道与夕阳,但回顾是要有的。

    我们可爱的小伙伴整理编辑了这篇大佬们的精彩语录,希望这些闪光的思想,能让你对AI+教育有所了解与思考。

    祝安!

                                                                                                           智能观  一米

                                                                                                  2017-12-21 于北京中关村


    想知道AI加教育领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领域更多的干货?

    想了解更多专家的“智能观”?

    请在对话界面点击“找找看”,去获取你想要的内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终盘点:“AI+教育”大佬精华语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uo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