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作者: YangJian杨建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21:10 被阅读175次

    端午依托夏至时间节点,传承着古老的年节习俗,在汉魏六朝时融汇南北民众对五月的时间感受,并接纳了屈原沉江的传说,发展为一个全民性的民族大节日。正是由于社会上下层民众对端午节俗的共同重视,才保证了她传承千年的生命活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该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起源

    端午作为五月五日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有如下记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端午本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即夏历的午月午日,后人们用数字记时体制取代干支记时体制,以重五取代重午,但仍保持着端午之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关于端午节的几个说法:

  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10]《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源于蓄兰沐浴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放风筝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风筝,即纸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特色饮食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谚语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上海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起香甜的粽子,感受季节的魅力;端起浓浓的艾叶,寄托真诚的思念;端起快乐的酒杯,给你最美的祝福;划起欢悦的龙舟,体会传统的文明。端午节到了,愿你端起幸福和快乐。

    取自网络和有关书籍,在此致谢。

相关文章

  • 端午节,端午之歌

    《端午之歌》――(原创) 端午节,午日节, 端午节,五月节。 端午节,龙舟节, 端午节,浴兰节, 端午节,诗人节。...

  • 今天是端午节,有关端午节你了解多少?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但是,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的...

  • 随笔20200625星期四

    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快乐 图是上周六拍的

  • 除了中国,这些国家也过端午节,看看他们怎么过

    端午节攻略大全(全国通用) 内容提要 日本的端午节 韩国的端午节 新加坡端午节赛龙舟 越南端午节吃粽子,求五谷丰登...

  • 想看端午节的文案,点这里!

    端午节又到啦,近期关于端午节的话题又火了。 我们在微博上就能看到大家从端午节吃粽子聊到端午节去哪玩再谈到端午节有什...

  • “端午节安康”!

    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互祝“端午节快乐了",错了!各位亲: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能互祝“端午节安康“!...

  • 端午节诵读活动

    李沧端午节诵读活动 胜利路端午节诵读 胜利路端午节诵读活动

  • 端午安康,不要快乐。

    回家了!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

  • 《端午 》

    端午节快到了,大家应该都了解端午节吧,让我们再欣赏欣赏端午节吧! 《端午》 ...

  • 老母的端午(感恩流泪的好短文)

    老母的端午 -原作武香玲 端午节由来已久,屈原投江自尽在端午节,人们对端午节的概念就是纪念屈原。 今天是端午节,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u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