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学》求义:第三章 明明德

《大学》求义:第三章 明明德

作者: 王韶斌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9:24 被阅读0次

德即是得道。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是目的实现道路、规律、根本、依凭,德就是走到目的地,是目的的实现。

道德经中也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永远遵循、依存于道,没有道,也就无所谓德。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三百六十行,也行行有德;道有体量的不同,德也有大小的差异。

德是目的的实现,所以德中一定有得。用自己的贡献来换取自己的所需,是人的正道,所以德中一定有贡献。人可以通过邪道来获取所需,所以得中未必有德。

日月为明,日月的光辉交替在照耀大地,照亮了万物,使大家都能看得见真相、道路、险易、得失。

正道利己利人(物、整体),邪道损人(物、整体)利己。人与万物都是因为需要而作为,所以利人(物、整体)会有助力,而损人(物、整体)则有险阻。

明可以让他人(物、整体)感触到一个作为的利与害,从而有相应应对,阴谋诡计之所以可以实现目的,是因为没有明,它在作为的过程中没有激起本应有的反对。所以明具有维护正义、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明是正义和正常秩序的前提条件。

我们常常将使国家繁荣昌盛的君王称作明君。当一个君王做出了良好的举措时,我们常常用用圣明来称赞他。当一些大人物做出善举时,我们常常用英明来称赞他。当一个人展现了能力、潜力时,我们用聪明来称赞他,当一个人做出了良好的选择时,我们常常用明智来称赞他。

一个人生病了,产生了一个吃药的目的,首先他必须能够明白去吃什么药、吃多少药、怎样去吃药,他也必须要能感触到药的存在及其获取途径,否则他吃药治病的目的就不能达成。

所以,明对我们很重要,甚至是美好人生的前提条件。

获得及其过程相关的人、物、团体能够感触到,做出的贡献相关的人、物、团体能够感触到,这就是明德。

明德是正义和正常秩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长久存在和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明明德就是使明德明起来,它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长久存在和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的重要责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明明德”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大学》求义:第三章 明明德

    德即是得道。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是目的实现道路、规律、根本、依凭,德就是走到目的地,是目的的实现。 道德经中也...

  • 关于《大学》中的“明明德”与《老子》中的“自知者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每个人都有明德,明明德就是自明其明德,人如能自明其明德便是大人,便是君子,便是圣人。所以学做大...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提出了人的修养的三大层次: 最基础的修养底线——...

  • 院训简明版

    明德修身 化药济世 院训释义 “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

  • 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参——论语贯通178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

  •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大学》10:字字皆有出处——“明明德”之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 自我管理三件事(第二批第二期)

    小贴士:《大学》第3章 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①...

  • 分享经典1(17.3.8)

    《大学》开篇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光明的品德叫明德,明明德就是把你这些优点长处想明白,看明...

  • 《王阳明心学》摘抄

    儒家学人的人生方向和修学次第 《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段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

  • 2:读一读《大学》——初读三纲领

    明明德 郑玄:“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也孔颖达:“在明明德”者,言“大学之道”,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求义:第三章 明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vikftx.html